區議會選舉後,再下個星期日(12月2日)就是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投票登場了。明天,會有媒體主辦的電視辯論。這次辯論,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部份選民,尤其是游離選民的投票意向。
根據民調,目前陳太仍領先葉太十多個百分點。但以區議會選舉中左派的選舉工程來看,這十多個百分點也有可能是假象,比如左派或動員它旗下的鐵票,在電話訪問中不表態,甚或故意表態說支持陳太,構成陳太遙遙領先的民調,以此鬆懈泛民選民的投票意志。
左派的選舉工程和組織力絕對不可低估。從宏景區資深民主黨原任議員張賢登,被不見經傳的民建聯姚國威打敗,就值得泛民主派作個案剖析。區選大敗之後,有讀者在網頁中列出成敗的幾個因素,包括:服務成績、文娛活動、政治取向、選舉工程、新選民票。選舉結束後,雖有學者說泛民敗在地區服務的成績不佳,但證諸民協及民主黨一些在幾年內跟進不少個案的議員,仍然慘敗,說明服務成績只是一種觀感,並非勝選之要素。
泛民在檢討敗選因素時,強調左派資源豐厚,經營舉辦各種飲宴團益街坊。是不是小市民都貪小便宜呢?也許是因素之一,但也有讀者在網頁留言上說,他媽媽不是貪便宜的人,而且飲食很講質素,她去參加蛇宴之類,是因為可以見到一班晨運客,這是她退休後的人際網絡。一班晨運客,可能八成都不會對某一個候選人有偏愛,但其中有一個說投給民建聯的候選人,於是其他晨運客也就賞面附從了。左派的選舉工程滲透到這種人際網絡,是泛民遠遠不及的。此外,他們在投票前,還由積極分子對着選民名單逐一拉票,在多數人對選誰都無所謂的情形下,這種細緻拉票工程的啓動也帶來勝算。
在政治取向方面,泛民顯然輕視了05年政改方案被否決所帶來的對中間選民的影響。03年7.1之後,無疑支持泛民的選民人數佔相當大的優勢,在那一年的區選中,泛民獲得大勝。但05年曾蔭權提出了07、08的政改方案,這方案是將全數區議員納入選委會選特首,立法會就增加10席,5席來自直選,5席來自區議會功能組別。不少中間選民認同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妥協方案。05年12月立法會對方案投票前,中大民調顯示,有45.8%的受訪者接受這個政改方案,不接受的佔24.7%,沒有意見的佔11%。
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後,民調顯示41.3%認為民主步伐會因此減慢,認為會加快的只有6.3%。
05年政改方案由於沒有提出實現真正雙普選的時間表,泛民在立法會中予以否決,不是沒有理由。但沒有把理由說清楚,更重要的是其理由不足以說服希望溫和、漸進、妥協的中間派選民。因此,從05年之後政改的民調數字來看,會有相當部份原來支持泛民的選民背離他們。這部份選民未必會轉而投票給民建聯,他們中的多數相信也不會投票給力推23條的葉太,但少了這些中間游離票,至少是這次區選泛民的敗因之一。
從左派選舉工程的細密,社會政治取向的移動,再加上社會經濟狀況之改善來看,12月2日立會補選中陳太的選情絕不樂觀,陳太39年從政生涯,由於已近乎零瑕疵,對手才找到一個人格成疑的人提出所謂「十成按揭」予以抹黑。若陳太有其他毛病被抓住,則栽誣、抹黑將在未來一周接踵而至。李柱銘的「促進」被硬栽為「施壓」,並予以排山倒海的攻擊,可為殷鑑。
所幸陳太磊落真誠,魅力十足,其形象與背景勝過背着居港權及23條惡名的葉太。即使這樣,勝選也非必然。筆者謹以毛澤東的一句話,「作最壞的打算,爭取最好的前途」,贈予陳太、泛民助選團和所有支持民主的市民。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