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管局用語尺度將檢討<br>廣播準則不合時 將與大學合作

廣管局用語尺度將檢討
廣播準則不合時 將與大學合作

【本報訊】港產片《秋天的童話》今年初在電視台播出時被投訴,引發軒然大波,廣播事務管理局計劃委託本港大學,進行廣播用語尺度研究。廣管局主席馮華健表示,社會不斷變遷,局方要配合「揸緊嚟做」。 記者:黃偉駿

馮華健表示,為了能夠更準確掌握公眾對廣播內容尺度的接受準則,局方計劃跟大學合作研究廣播用語的尺度,保護年幼兒童免受不良廣播影響。他說,暫時未有計劃把研究結果作為將來的指引。廣管局發言人補充,局方正跟一間大學接洽,研究內容會包括粗口用語等,但未定出何時完成。

多元化社會難達共識

廣管局昨日公佈2007年廣播服務意見調查結果,調查於今年3月至6月進行,訪問了1,625人,其中35.8%人表示過去一年從免費電視中,收看或收聽到令人反感的節目內容,從收費電視,及電台廣播接觸到反感內容的人士,也分別有26.8%與16.7%,主要是涉及用語內容、過度暴力或涉及歧視成份,也包括部份播放廣告的內容與事實不符。
馮華健稱,本港是一個多元化社會,不可能所有人能達成共識,例如有7%受訪者認為免費電視節目尺度過緊,但也有15%人認為尺度過鬆。
對於認為免費電視節目與電台節目內容不夠多元化的人數,由05年分別2%與0.5%,急升至今年分別6.6%與3.4%,負責調查的小組主席黃冠文表示,結果反映本港觀眾與聽眾的要求邁向多元化,「有人想要多啲音樂,有人想要多啲資訊,呢啲由持牌人處理喇。」
無綫電視外事部助理總監曾醒明歡迎廣管局有意進行廣播用語尺度研究,認為有助釐清現時的灰色地帶。他說無綫除了參考影視處指引,也會因應現時的社會道德價值,自行訂定節目用語守則。

2007年廣播服務意見調查結果

-看到令人反感內容-
免費電視:35.8%
收費電視:26.8%
電台:16.7%

-節目內容不夠多元化-
免費電視:6.6%
收費電視:/
電台:3.4%

-節目尺度過緊-
免費電視:7%
收費電視:3%
電台:4%

-節目尺度過鬆-
免費電視:15%
收費電視:15%
電台:9%

資料來源:廣播事務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