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從喬森潘被捕想到《戰火屠城》 - 李怡

蘋論:從喬森潘被捕想到《戰火屠城》 - 李怡

前赤柬政權國家主席喬森潘,本周一被捕及送上特別法庭。至此,除赤柬最高領導人波爾布特於1998年逝世外,赤柬另外五個領袖已全部被捕。這是柬埔寨政府在國際社會施壓下的行動。1998年,柬埔寨總理洪森曾說,審訊赤柬領袖不符合國家利益。中國外交部也表示,紅色高棉問題「已經成為歷史」,意思是如「六四」一樣,不要再提了。
美國一直要求聯合國成立特別法庭,審訊前赤柬領袖,並表示,柬埔寨政府是否逮捕他們,將影響它與美國及國際社會關係。由於柬埔寨已加入聯合國,又已是東盟成員,考慮到地區合作與經濟發展,柬國遂決定向人民、向國際,翻開30年前的歷史。
美國及國際社會要追究赤柬30年前大屠殺的罪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電影《戰火屠城》(TheKillingFields)所影響,這部在1985年獲三項奧斯卡獎的電影,是根據《紐約時報》記者薛尼.森伯格(SydneySchanberg)的親歷和自述拍成的。森伯格目睹金邊易手,其後又獲留在柬埔寨的他的繙譯廸夫.潘(DithPran)的書信,揭露了柬埔寨慘絕人寰的悲劇。筆者20多年前看這部電影,深感震撼,久久不能成寐。
最令觀眾驚駭的,是廸夫.潘逃跑時,經過「人骨河」,不小心掉進河裏,抓住一具具人骨才爬上岸,簡直看得人頭皮發麻。但筆者最難忘的,卻是赤柬中的十一、二歲少年兵,他們手持自動步槍,向洋記者和他們懷疑的同胞吆喝;赤柬小女孩用塑膠袋套在成年人頭上,使人窒息而死;眼看人們受飢餓折磨,兩個小女孩卻拔掉種在地上的番茄……。
他們年幼無知,但一臉殘酷和衝動。使人深感恐懼的,是這些無知兒童被賦予生殺大權。
人人都愛惜生命,可以致人死地的野蠻政權是令人生畏的。但倘若權力掌握在有知識的成年人手中,還不致於太恐怖,而一旦殺人武器掌握在感情易被煽動的少年手中,他們小指頭一扳,你就會送命,那才令人產生最大的恐懼。
飾演廸夫.潘的柬埔寨醫生吳漢在一篇訪問中說,影片所反映的赤柬統治下的慘狀,不及他所經歷的十分之一。導演和製片也深知這一點。但他們都說,如果按真實情況來拍,太殘酷的場面會令觀眾受不了。筆者後來認識一位來自柬埔寨的青年,他全家遭殃,只一人逃離。他同意吳漢說法。
喬森潘被捕前,剛出了一本書,為自己辯護,他說赤柬「沒有要人民捱餓的政策,沒有大規模殺人的政策」,一切悲劇都不是故意造成的。
筆者也相信這一點。但世界上最大的罪惡,往往不是存心害人的奸惡之徒造成的。因為一個人不管如何狠毒,只要人性尚未完全泯滅,為惡時就總會有不忍人之心。只有以道德或實現理想為名義的人,才最肆無忌憚,才「從惡如流」。正常人殺人時會覺得下不了手。但劊子手殺人卻認為自己執行正義。毛澤東搞大躍進,也不是有一個要餓死千萬人民的政策。赤柬掌權四年期間,導致近兩百萬人餓死、過勞死和被處決,目的也是為了要實現理想——農業共產社會。正是這種自認為奉行正義而實際上是背離人性的政策,才是最大的罪惡,也才造成人類最大的慘劇。

原本應是天真可愛的赤柬少年兵,眼中流露的無知、無理和殘酷是他們自信他們掌握了正義與真理。他們的行為,與義和團、紅衞兵相似,與中國的憤青相似,他們以感情代替理性,在錯誤政策下,他們的無知妄為,足以使一個正常人恐懼發抖。
喬森潘要面對的審判,不是赤柬有沒有殺人政策的動機,而是有沒有導致五分一人口死亡的政策後果。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