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曾蔭權提出十大基建之一的屯門西繞道,預計2011年動工,2016年竣工。環保團體擔心,工程會滋擾在該帶水域生活的中華白海豚;考古人士指,工程牽涉的遺址數目之多是近年少見,建議政府盡量保護。
路政署昨日提交給環境保護署的文件指出,屯門西繞道長8.5公里,由穿山隧道與高架橋樑組成;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長9公里,是一條海底隧道,故要在大磨刀西岸水域填海12公頃,興建隧道入口及收費廣場。
工程附近有多個古蹟
路政署承認,施工期間及竣工後均會對附近自然生態造成影響,填海活動會滋擾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生物,而屯門西繞道亦毗鄰小冷水的蝴蝶過冬場,署方會實施多項噪音、空氣及水質措施補救。另外,兩項工程附近有10多個大小歷史遺址及古蹟。
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朱炳盛擔心,中華白海豚的棲身地在工程完成後會消失,又批評政府進行環境評估時,未有考慮其他多項工程累積影響,「附近會有港珠澳大橋,又話有物流園,唔能夠個別工程嚟睇。」
鱗翅目學會秘書饒戈表示,從文件看來有關填海工程對小冷水的蝴蝶場未有直接影響,但學會發現該地帶的蝴蝶數量驟減,由原本1萬隻跌至約5,000隻,「唔知同附近碼頭填海有冇關。」他說若海岸線不停擴張,會影響蝴蝶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