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W真係睇得起左丁山,叫左丁山今日下午六點半去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演講廳聽許倬雲教授演講。許倬雲教授大名鼎鼎,著作等身,左丁山當然知道,但係自己在大學讀經濟學,近年為口奔馳,絕少涉獵許教授啲名著,點會識聽佢演講嘅內容呀。
查番資料,原來許倬雲教授應邀來港主持第一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由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中大歷史系主辦。余英時教授係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生(文史系一九五二),一九六二年得哈佛博士學位,後來成為當代中國思想史、文化史及一般歷史之學術巨人,去年得到美國國會圖書館頒授號稱「諾貝爾人文獎」之克盧格獎(JohnW.KlugePrize),佢任教之普林斯頓大學視之為普林斯頓大新聞。
余英時教授本來婉拒「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之設,佢好謙虛咁認為:「人貴有自知之明,以我在史學研究上的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工作,我是絕對不配領受此一榮譽的。」但三思之下,余教授以為(一)今天人文研究與科技研究失去均衡,在中國特別嚴重;(二)歷史講座可刺激年青人對人文研究的興趣,今天大學生往往選讀商醫工,人文學科不免受到冷落,人文領域迫切需要一代又一代新人的不斷開創;余教授在一九五○年春季踏入桂林街新亞書院,讀書期間,新亞精神塑造了他以後五十多年的學術生命,母校大恩,余教授話銘感於心,既然如此,母校以余教授之名設立歷史講座,就不便謝絕。
許倬雲教授第一講(今晚)係「古代中國文化核心區的形成」,由仰韶文化講起,以至東北紅山,山東大汶口以至山西陶寺,五帝傳統,由金耀基教授主持。第二講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星期一下午四時三十分於中大利黃瑤璧樓舉行,科大衞教授主持,題目係「中國皇朝的性質」──從中外關係角度的討論,由西周華夏文化的擴散講到清代中國文化的僵化。許教授演講,必然精彩,香港所有人文學者、學生,不應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