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進行的調查顯示,逾八成中、小學生平均每星期運動超過3次,男學生運動次數比女學生多;而學生參與運動的活躍程度與他們家長的運動量多寡成正比。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委託市場調查公司,於今年5月28日至6月9日,以電話訪問500名小五至中三的學生及他們的家長。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學生平均每次運動時間為61分鐘,而家長平均每次運動時間為27分鐘。受訪學生中,有114名在過去30天曾試過身體不適,當中有7%沒有參與運動;其他386名過去30天未試過身體不適的學生中,只有1%沒有參與運動。
八成人一周3次運動
八成三受訪學生平均一星期參與運動3次,男生做運動次數為3.5次,女生只有2.5次。運動種類也有性別化,男生較多參與籃球及足球,女生較多參與的運動是羽毛球及跳繩。
調查顯示,未能一星期至少做一次運動的學生中,六成八認為學業繁重是不能參與運動的原因。不過,數字顯示,學童對運動的興趣跟家長是否參與運動有很密切的關係,零運動量的受訪家長,其子女不參與運動的機會也較大。
學童運動習慣調查結果
平均每次運動時間:
學生:61分鐘 家長:27分鐘
平均每周運動次數:
男學生:3.5次 女學生:2.5次
較多參與的運動:
男生:籃球、足球、乒乓球
女生:羽毛球、跳繩、排球、跳舞
資料來源: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