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夫婦25年急升8倍<br>社工:反映社會態度趨開明

離婚夫婦25年急升8倍
社工:反映社會態度趨開明

【本報訊】一生一世的婚姻誓盟已不合時宜?本港離婚宗數在25年間急升8倍,由81年只有逾2,000宗,上升至06年的逾1.7萬宗。再婚宗數同時創25年新高,去年有近1.7萬宗,顯示婚姻失敗者積極尋找第二春。有社工指出,離婚與再婚率持續上升,與社會對離婚及再婚的態度日趨開明有關。

結婚率近年回升

政府統計處最新出版的《香港統計月刊》顯示,本港25年來的離婚宗數激增8倍,由81年的2,060宗升至06年的17,424宗,離婚率由81年每1,000人中有0.4人,上升至06年的2.5人。
月刊又指出,本港結婚率近年有回升趨勢,由81年每1,000人中有17人結婚跌至00年的9人,及後回升至06年的15人。男女初婚年齡中位數在過去25年間則有推遲迹象,男性初婚年齡中位數由81年的27歲升至06年的31歲,女性由24歲升至28歲。
任何一方或雙方屬再婚的宗數創新高,由81年的2,196宗上升至06年的16,890宗,佔06年結婚宗數的33.6%。其中男性再婚率較女性為高。
另外,統計處資料顯示,中國傳統習俗及信念對結婚日子有重要意義,11月和12月是本港結婚旺季,反映港人在農曆新年前的結婚意願比較強烈。相反,在傳統上被視為不吉利結婚的7月及8月是結婚淡季。
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表示,近年該機構接獲的求助個案中,有四成涉婚姻問題,主因與經濟、性格不合、婆媳不和、婚外情等有關。
她指出,隨着社會對離婚的態度日趨開明,加上女性的社會地位及經濟能力不斷上升,「女性唔再需要依靠男性,佢哋追求有質素嘅婚姻,呢啲都係越嚟越多人離婚嘅原因。」

女性再婚包袱大

提及離婚或喪偶男女再婚率有上升趨勢,尤其是男性,郭志英指出,受傳統觀念影響,男性較女性容易再婚,「男人習慣需要女人服侍同照顧家庭,而且男人物色異性較女人容易;相反,女性再婚要睇子女接唔接受,包袱比男人大。」

本港婚姻及離婚趨勢

雙方均屬初婚
1981年:41,190宗 2006年:33,352宗

任何一方或雙方屬再婚
1981年:2,196宗 2006年:16,890宗

結婚率*
1981年:17人 2006年:15人

離婚率*
1981年:0.4人 2006年:2.5人

男性初婚年齡中位數
1981年:27歲 2006年:31歲

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
1981年:24歲 2006年:28歲

*每1,000人口的比率計算
資料來源:《香港統計月刊》專題文章

曾離婚名人意見

《揀錯重新嚟過》
離婚後再覓得真愛的名媛張天愛:「近年離婚率上升,係因為𠵱家嘅女人有自己嘅事業同獨立經濟能力,所以佢哋會考慮自己嘅生活同將來;雖然我唔係好贊成離婚,但如果當年真係選擇錯誤,無論男女都可以再畀機會自己,重新嚟過。」

《婚姻應受重視》
離婚後嫁給藝人王敏德的名模馬詩慧:「婚姻係一種承諾,要好好尊重,尤其當兩夫婦有咗小朋友;但如果遇到婚姻關係出問題,應以小朋友為重,考慮大局,當然兩人真係冇辦法相處,也不妨離婚解決,千祈唔好鑽牛角尖,否則會引起好多家庭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