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賽馬會提出以18億元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方案,在昨日舉行的古物諮詢委員會會議上,多名成員批評馬會在古蹟上興建地標式巨型建築是「喧賓奪主」;又指馬會計劃的建築物高度,頂部最高160米,遠高於古諮會04年建議的77米。 記者:黃偉駿
馬會代表昨日首度出席古諮會會議,交代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計劃。多名古諮會成員贊成活化該項法定古蹟,但質疑馬會的建築構思。「三十會」代表李律仁指,古諮會04年曾提出活化建築群時要盡量保留原有風格,而且高度不能多於77米。他質疑,馬會是為了興建地標式建築,負責設計的外國著名建築師則為了表達個人風格,結果加高了新增建築物的高度。
「地標式建築喧賓奪主」
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饒恩培承認,新增的主要建築物約80米高,瞭望塔高達130米,最高的建築頂部更達160米,遠高於古諮會04年建議的77米。
嶺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劉智鵬批評,馬會不應以「增添」的方法活化古蹟,「中環已經有好多地標,又要起多個地標。『大館』(中區警署)已經係龐然巨物,又加多個龐然巨物。」民建聯楊耀忠批評,馬會建議的地標式建築,是「妹仔大過主人婆」。
另一名三十會成員王兼揚質疑,馬會以建築群本身沒有空間興建表演場地為由,加插新建築物,卻沒有解釋為何一定要在上址興建表演場地,又指新的地標式建築,是喧賓奪主。
古諮會主席何承天認為,馬會建議的地標式建築「可有可無,香港已經有好多高嘅地方,係咪一定要喺嗰度(建築群)起瞭望台?要顧及附近居民感受。」另一成員林筱魯認為,馬會提出建築群內不設任何泊車位是不可能,「表演場地要容納幾百觀眾,有人表演,唔可能冇上落貨位。」饒恩培指,會仔細研究古諮會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