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銀髮人口日益膨脹,理工大學耗資300萬元成功研發「耆英三寶」,可在社區及家居監測長者健康及活動狀況,並協助尋回失蹤人士。研究人員指出,全套「遠距家居及社區照護系統」成本為3,000元以內,有望如平安鐘般普及,惠澤一眾獨居及癡呆症長者。 記者:白琳
此套系統分為三部份,可獨立或一併使用,發出警報機制與平安鐘相似。該校03年起研發此系統,並與推廣平安鐘的長者安居服務協會合作,最近在首批長者測試成功,校方現歡迎製造商接洽,希望盡快投入生產。
儀器須電訊商配合
理大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高級講師周海林解釋,首部份的「遙距醫護系統」協助尋回失蹤人士,照顧者可按需要調校計時器,當癡呆症患者穿上附有計時器、重量約275克的特製背心獨自外出,若未能在預設時限回到照顧者身邊,警報就會自行啓動。
該系統結合全球衞星定位系統(GPS)及環球流動通訊系統(GSM)等,在六小時內確定目標位置,「如果喺空曠地方,可以即時搵到佢;喺啲密集嘅高樓大廈,就要耐啲。」但儀器必須配合電訊商,才能提供追蹤服務,長遠可讓智障、小童及行山人士使用。
「家居監測系統」則主要以紅外線監測長者在家中的活動,理大醫療科技資訊學系助理教授湯啓宇指出,家中只需擺放連接電話的接收器,以及安裝掛牆式紅外線感應發射器,即可以24小時監測長者的活動情況,「呢個儀器唔使跟身,可以裝飾成一般擺設,成為屋企一部份。如果長者喺浴室接近一個鐘都冇郁過,即係可能暈咗。我哋測試嘅時候,發現有個婆婆喺日頭連續瞓咗兩三個鐘,即刻打電話上去,原來佢真係唔舒服。」
如欲進一步監察健康欠佳的長者,可讓其佩戴耳戴式「生命訊息感應器」。理大醫療科技資訊學系副教授鄭永平形容此儀器外形像MP3機,重約半個手提電話,可24小時監測目標的心跳、體溫及身體輕微動作。若數據與正常指標有異,會即時發出警報。此感應器可無線連接家居或手提電話,在任何地方使用,曾於05年奪得世界創新科技博覽會銀獎。
今年80歲的馮婆婆參加試驗計劃後大讚新系統比平安鐘優勝,「戴上身冇乜感覺,唔會唔舒服。平安鐘要㩒吖嘛,呢個唔使㩒,方便啲。」
遠距家居及社區照護系統簡介
-遙距醫護系統-
用途:確定失蹤者位置,適用於室內或戶外
儀器:電池連計時器;附天線的輕巧網狀背心(須隨身佩戴)
成本:$2,000以內
-家居監測系統-
用途:以紅外線監測長者家居活動,若有異常即時發出警報
儀器:掛牆式紅外線感應發射器;可連接電話接收器
成本:$500以內
-生命訊息監測系統-
用途:監測長者脈搏及體溫等生命指數,若有異常即時發出警報,適用於家居或戶外
儀器:耳戴式生命訊息感應器(須隨身佩戴);可連接家居電話或手提電話的接收器
成本:$500以內
資料來源: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