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機構就次按損失撇賬或撥備沒完沒了,因為除樓房斷供日增令該類債券變廢紙外,其實還有一大堆如信用卡應收賬、汽車貸款,以至商業信貸等,經過證券化後,成為所謂「結構性投資工具」(SIVs)資產部份。若果繼續爛下去,汝道後果會是怎麼樣?
諷刺的是,市場因不時傳來decoupling(分割)一詞,意謂美國就算着凉,汝等也不會打噴嚏,其實是想誘發投資者(美國以外的新興市場)股照炒、錢照花、樓照買,沒啥問題!
部份人認為可信,因為見到美樓市崩潰、信貸危機揮之不去,這消費市場仍屹立不倒,證明消費力之強,根本金槍不倒。經濟增長照樣錄得超過3%或曰接近4%(第2及第3季),何病之有?
是嗎?若然無病,為甚麼聯儲局毅然連番減息?為甚麼美股一聽到有何風吹草動,如企業盈利不達標或虧損,又或者金融機構又撥備等消息後,跌個四腳朝天?為甚麼隻「無形之手」好似隱咗形?
讓咱門看看近日兩個例子。中國商務部警告,假若美消費萎縮、經濟續放緩,中國出口將大受衝擊。這句話足以響起警鐘,更遑論最大貿易夥伴歐洲或受美經濟影響放緩,從而為中國間接帶來多一個噩夢。
另外,美股前日急挫,3大指數分別跌1.66%至1.75%不等,南美的巴西竟然表演「插水」3.52%,即跌去2273點。何止?瞧瞧秘魯更慘情,利瑪普通指數收市勁跌5.28%,亞洲部份地區昨開市亦難逃厄運(尾市稍好,皆因謠傳美儲局或提早減息),誰說新興市場與美國可以decoupling?如果明日「感恩節」銷情欠佳,你估美股以及全球股市,會是往那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