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歸派 - 鄧達智

雲歸派 - 鄧達智

只有三天,飛了一趟大理,探望一位「雲歸派」,感受雲之南的悠閒客滋味。
海歸派指從海外留學歸來一族,歷史悠久,大家都明白。除了雲歸派還有蘇歸派、林歸派。他們與海歸派基調是相反的,矛盾的;海歸一般指手上有幾道板斧,回到大陸尋找利益的一派,大本營以上海為首選。
雲是雲南,蘇是蘇州,林是桂林;都帶點與世無爭,回歸田園自然意味。
李玉祥是拍攝古村古建築馳名海內外的攝影師,原籍南京,現居北京,但最心儀卻是回到江南蘇州附近買一片水鄉田地築古典茅舍,與鄰居沖茶品酒賞畫觀魚;最近老在身邊𦧲我歸隊,自己心下都真有幾分癢癢,眼看目下新界老家在規劃署規劃管理下,再不可能是自己將來歸宿樂土,在停車場貨櫃箱未殺到家門前,不若將目下幾塊閒錢另尋他鄉作吾鄉!
玉祥說:那裏已有一幫閒人墨客買地作園,視餘生於風雅,何不把臂共遊?但這邊又有朋友在興坪漁村這些離陽朔騎單車半小時路程漓江邊上的農村,搞起畫社書莊,都說:離廣州及香港都近,不用放棄本來的地盤,又可享甲天下之山水,多悠閒?說起興坪,自己曾經遊過住過,着實心儀已久,做個林歸派,想想也悠然;一宿兩餐搞掂,每天只管山管水管竹,真是一種生活。他們說:「去過雲南,心就被留下了。」
我相信,目下一班朋友,例如《新週刊》創辦人孫冕,環境藝術家米丘,導演張揚……都在雲南建立田園,未必住一生一世,就是年中待上四分一時間也算一回善待自己。他們跟我一樣大多選大理棄麗江;因由後者早在數年前已被批評為「中國最大的酒吧」,滿是遊客滿是買酒糊塗,都被旅遊業白白糟蹋了。大理相對樸素,沒有城牆的規限顯得特別空敞。白族人的家園照顧得特別亁淨,高原的花兒特別紅,家常小菜玫瑰花炒蛋之外,高原的水別樣清,養起的金魚特別壯健……
雲歸的意義其實很深層,有一種告別塵世躲到雲端過另一種逍遙生活的意味,亦是體驗一種先富起來的中國人追求一份後發展年代的醒覺,不再沉迷北京上海都會所謂小資的未算富豪然而靡爛的生活方式,一種近乎清醒的自覺,獨立,甚至孤寂的獨樂樂。香港攝影師/導演翁維銓,其實是最早的雲歸派,早在數十年前便在大嶼山、長沙、泰國北部與香格里拉設立家園,快人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