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區議會選舉中,不少泛民陣營40多歲的第二梯隊中箭下馬,有民主派中人指出,這批「四十世代」擁有豐富從政經驗,被視為民主派接班人,今次遭左派「一鋪清袋」,不但迫他們淡出政壇,日後就算實施普選,泛民也欠缺人才參選。有泛民四十世代中人認為,今次對泛民政黨發展有重大打擊,青黃不接情況會更嚴重。
今次落選的泛民區議員中,蔡耀昌、張賢登、陳家偉等都是89年六四事件後投入政壇,經過10多年打滾,已經是民主派的骨幹成員,例如張曾是民主黨秘書長、蔡則是03年7.1大遊行的組織者。
有民主黨成員稱,這班40多歲的泛民骨幹成員,一直是泛民陣營最大的政治資產,無奈由於立法會直選議席有限,他們只能留在區議會層面,等待機會。
直接打擊民主派發展
該民主黨成員說,今次區選中這班四十世代紛紛下馬,失去了區議會議席,變相強迫他們放棄從政,因為他們大多依靠區議員收入及津貼維持生活、提供地區服務,否則無法全職投入地區工作。他們落選後不但生活成問題,就算他們願意義務留在地區工作,政黨也難以提供資源:「就算佢哋留喺個區,要畀錢租辦事處、請職員、搞活動,一個月可能要幾萬蚊開支,試問民主黨有冇能力喺財政上咁支持佢?」
同樣屬於泛民四十世代的社民連秘書長、剛當選黃大仙區議員的陶君行說,今次左派陣營明顯針對他們這班四十世代開刀,針對每個人弱點,支持一些表面獨立、實際親北京的人挑戰他們,只要清除這批接班人,就算日後實施普選,泛民也「無兵可用」,而且令泛民陣營青黃不接的問題更嚴重,直接打擊民主派發展,進一步削弱民主派實力,後果嚴重。本報記者
泛民下馬的「四十世代」代表
蔡耀昌
張賢登
陳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