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蓮十場演唱會最後一夜,北京降大雪南下的北風吹起,但在她歌聲的空間氣溫卻向上溫熱,人散後,一身熱汗走回涼風街頭留在心中好些個念頭。
好的演唱會有幾個層次:歌舞連場華衣美服聲色藝俱全目不暇給。保持水平金曲不盡像唱K一樣一家大細左明右黑結結實實沉醉昨天懷舊不盡。跳出一貫風格讓觀眾耳目一新,讓歌手水平提升,讓有心人帶着幾個意念回家餘韻不盡。
最後一類也是最危險的一則,觀眾或媒體隨時不接受,消化不來,惡評不絕中途流產。憶蓮Live07便是這樣一個演唱會,看過半觀眾完場不完Fans依依不肯離場喊着她的名字,她提升了,成功為起碼她自己踏出漂亮新的一步。如果多幾個像憶蓮一樣勇敢的歌手,香港樂壇才有明天。憶蓮上一次在紅館的個唱已經選擇以另類,有別一般本地已延伸三十年的演唱會形式舉行;就是歌迷如我當找不到早已耳熟能詳她的舊歌也絕對失望。天才橫溢的倫永亮以他心醉的百老匯風格貫徹編曲,那是一種本地一般觀眾並不特別熟習的音符,難起共鳴。然而憶蓮的優勢在於有一群文化水平極高的擁護者,大家都願意跟隨她的轉型行旅期待一個磨合位;Live07是湊合成功的第一步,終於在香港可以看到一個如此簡約,明亮,點心的演唱會宗旨:以歌會友,放棄墨守成規。就是一些大家熟悉的金曲,例如《破曉》也以全新演繹,我們聽歌之餘亦須騰出一份空間好好咀嚼;那些新加入的二胡、長笛、琵琶及Jazz味道將我們帶離猶如嚼香口膠般熟悉的老調。聽歌,就想聽好歌,不期望百變歌衫,厭倦舞男舞女連場,更不希望有嘉賓撐場。讓她的,屬於歌者的Flow貫徹始終。
憶蓮以她自己的感覺撐起一場兩個小時的演唱會,挑戰的不單止她自己,還有追隨多年來自世界各地的聽眾,歌壇不易為,昨日的歌手不求進步只求票房有路,熟客盈門重溫老調,所以CantonPop每況愈下。進場聽至第三甚至第四首歌我才感覺不到空調的冷;去到中場左右,超級熱情的Fans掌聲與嘶叫聲又顯疲倦;但下半場,終於大家融入她新編的音樂領域,情緒漸次高漲,都站起來了,一起喊一起跳。再三謝幕,觀眾都不願離場,憶蓮自己放下了,解脫了,跟Fans一起跳一起唱;讓這晚吹起的北風升溫起來,一起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