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近期接二連三在國外向香港記者發表對金融政策的看法,有主動出擊,也有被動回應,但同樣以「出口轉內銷」的手法,在中共高層交接班的敏感時期,較溫和地推銷其政策,是為預定明年升任副總理、主管金融工作的北京市長王岐山留下發揮空間,也顯示中共高層的公關手法大有進步。
侃侃而談 有的放矢
溫家寶之所以選擇在國外就一些金融政策發表講話,並非他在權鬥中失勢而需要另闢戰場。在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力撐之下,溫家寶的地位始終未被動搖過。但無論是月初在烏茲別克談港股直通車的四點疑慮,還是在俄羅斯談宏觀調控的成效,或是昨日在新加坡談深圳銀行限制提款額問題,溫家寶每次都是侃侃而談,顯然是有的放矢。
其一,以回應記者問題的方式談及重大政策,同在內地發表報告或訓話相比,顯得較為婉轉。可以想像,如果溫家寶在北京下令煞停港股直通車,對港股的殺傷力很可能要加倍。
其二,直接回答敏感的金融政策問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同時測試香港乃至國際市場的反應,必要時可隨時澄清、修正,比見諸文字的批示更有周旋空間。
其三,內地財政金融政策被形容為「五龍治水」,即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各自為政。要真正結束這種局面、統籌財金政策,溫家寶仍寄望於王岐山,因此對有關問題只是點到即止,並未指定具體措施。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