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之名在香港可謂無人不知,但其實不論他的名字來源、工作態度、待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都相當鮮為人知,並不如其名字一樣家喻戶曉,如今就揀選10件有關六叔的逸事,讓大家加深對他的認識。
整理:黎敏茵
1 年年遊神州
從90年開始,六叔每年都會到訪內地,曾經帶同多位邵氏職員、周文軒夫婦及狄龍夫婦等,西訪敦煌,更曾和安子介父子一起遊泰山。
2 黃昏訓高層
六叔多年來在工作方面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上班處理日常事務之後,在近下班約4、5時之際,就會召來一名高層談話一小時左右,對所有公司事務、電影界的情況均無所不談。
3 飽覽中西片
年輕時的六叔曾經做過攝影師,而且一直對導演工作相當重視,每天必看各導演拍的「毛片」,並以看大量中外影片來做培訓,也參與電影的剪輯工作,掌握最後決定權,對不滿意的影片,從不吝嗇補戲。
4 利己先利人
對做生意的手法,六叔也有自己的一套。有員工曾向六叔陳說一件生意,力指如何可對公司有利,六叔的反應是:「做生意不能只想對自己有好處,要想人家有甚麼好處,一廂情願是做不成生意的。」
5 聰敏着先機
六叔的聰明機智也為人津津樂道,當時還在邵氏的鄒文懷曾向張徹說:「老闆是極其聰明的,對他說一半,已經明白你的來意。」所以六叔經常說:「不要講經過,只說結果。」
6 拒為錢搬廠
當年有人以同樣面積的地皮再加40萬元現金,要六叔搬清水灣片廠,但為六叔所拒,他表示雖然曾對金額動心,但其實他所擁有財產兩代人也用不完,更說:「不過銀行裏多一筆數字,何必麻煩搬廠?」
7 棄影搞電視
一直從事電影行業的六叔,有感電影業越見難做,怎樣做都不對,曾嘆謂「真是學到老,學不了。」所以把院線出讓並停產,但「總要找點事做」的六叔,稍後又建立了龐大的電視事業。
8 易名盼安逸
六叔曾親自解釋其名字「RunRun」來源,其實是其名字「仁楞」的普通話發音拼成英文而來,又因為本名的「楞」(粵音:零)字太難念,不少人錯讀成「方」,於是索性改用別號,至於為何挑「逸夫」?他說:「安安逸逸咪好咯。」
9 一日看九片
致力發展電影事業的六叔,每日看電影之多一直是圈中之最,曾一年看近700部電影的他說:「最高紀錄,一日睇過九部。」又表示:「我係天生鍾意睇電影嘅。」而他更幾乎所有國家的電影都看遍。
10 闖美第一人
當人人都以為李小龍的戲最先打入國際市場,六叔就說:「其實第一部入國際市場嘅,係我嘅戲,就係羅烈嘅《天下第一拳》,喺美國,350間戲院一齊映。」。
資料來源:顧媚《從破曉到黃昏──顧媚回憶錄》、黃霑《數風雲人物》及張徹《回憶錄.影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