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太選舉,陳太的民意再次領先,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對方的競選策略太笨了。
先是把陳方安生冠以「陳老太」的外號,以為把陳太老化,令選民離棄她。但是,香港人只要想一想:陳太既然那麼老,這次她輸了,明年一定不會重來,對於不選陳太,那一票自然會更慎重。
然後她的對手說:自己年輕,即使這一次自己輸掉,明年一定再來。
許多游離票,最想見到陳方安生和葉劉雙雙進入立法會,長期對峙,兩個慢慢比劃,讓選民一面細看,慢慢再挑。兩個女人,代表完全不同的立場,一個聲稱,從前受到另一個壓住,不讓她升職,有什麼戲比看一齣基度山恩仇記更好看?
其中一位是「老太」?一言驚醒,這一屆如果不選她,這位老太不再回來的。一齣好戲,賣的是雙花旦,有了鳳凰女,沒了羅艷卿,或者有了阿嬌,反倒沒了阿Sa,對於最中立而游離的選民,這不是理想的結果。
另一位一早申明:本屆輸了,明年還會回來。她還「年輕」,來日方長?那就明年再選她吧,反正比例代表,明年她一定能進去的。一張戲票,看雙旦還是只看一個女主角更化算?香港人最精打細算的。
這一屆輸了,明年還會再來,這是很不聰明的「競選策略」。選舉的宣傳,必定破釜沉舟,錯過了這一次,以後永遠沒有機會了,這不是我的損失,是你們的遺憾。所以一台好戲,預告宣傳,必定講明白:只公演十場,欲免向隅,請即訂座,先到先得,決不展期加演。
就像唐朝的聶隱娘──一個傳奇女子,來去無蹤,傳說她向精精兒學會了千里取人頭的行刺詭術:但「一擊不中,飄然而去」,只出手一次,失了手,她從此像氣泡一樣消失。一擊不中,飄然而去,是聶隱娘迷人的地方,玄秘之外,還有幾分浪漫。
西方的選舉,候選人永遠不會交代如果他輸了,他會怎樣;只會告訴選民,他贏了會怎樣。輸了之後做神父、做尼姑,或者隱居瑞士阿爾卑斯山,選民概不關心。輸了明年再來?說這種話的人,以為「有志竟成」是吸引選票的性格優點,但從沒想到會有許多人覺得:既然另一位那麼老,但她的笑容迷人,那麼今年且先選她,明年選你也不晚。這句話,就叫做「歧義」(Ambiguity),會令人混淆,在廣告之中,任何有歧義的句子,都不可採用。
這一切,只是常識罷了,令人傷感的是:西方的民主選舉,確實是智者才配玩的遊戲,有一些社會,學步模仿,是會鬧笑話的,無論在表面裝得多麼西化,這就叫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