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從環球股市捉資金流向 - 黃國英

英之見:從環球股市捉資金流向 - 黃國英

近期一個主要改變,是更加投入美股時段,並不是刻意炒賣當地的公司,而是密切留意一批港股的ADRs,以及不同市場的ETFs。一般人看ADRs,只是關心收市價,可是在交易時段的好淡角力才更重要,至於ETFs則可以幫助理解市場偏好,有助感應資金流向。
以上周五的觀戰經驗為例,完全明白最近港股緣何如此難炒。當晚美股先升後回之後,收市再上相對高位,是好淡爭持之局,好友稍佔上風,但不特別。可是印度和巴西的指數ETFs,則由開市時已由頭帶到尾,表現強勢,南韓的ETFs也算及格。中國的ETFs,無論是A股或港股的,相反則全程受壓,當然和早上這兩個市場的表現有關,但無力的感覺明顯。海外投資者對新興市場興趣仍濃,似乎是取易不取難,先攻巴西及印度,港股之前有北水南下的概念,最近則是全力攔截北水的憂慮,早前的風流,換來今天的折墮。自己未有及時適應,暫時陷入苦戰,也怪不了人,最慘是不能再沿用昔日邏輯,捉資金流向極之重要。
現時要做好心理準備,一旦恢復北水概念,便要全情搏殺。以其他新興市場的走勢參考,再上高位也不出奇,滙控(005)只佔恒指15%,打擊不了市場氣氛,恒指已是另一中國指數,既然巴西印度不怕次按,香港也沒有理由怕。目前無謂扮醒目,等消息恢復正面,順流而上才炒得舒服。

港股等北水到才搏殺

上周五晚一直不信美股當晚會大跌,主因便是看見那些ETFs走勢甚勁,但自己不算有足夠的觀戰數據去支持上述的理論。寫出來只不過是希望拋磚引玉,假如讀者有心得,十分歡迎指教,炒賣過程的相互切磋是十分有趣味。數據不夠,但自己依然不時嘗試引用一些新發現去作戰,因為不落手落腳,是感染不到當中的壓力及臨場變化,亦不會留下印象,一向最反感紙上談兵。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目前持有滙控(005)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