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管理好你的保險計劃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管理好你的保險計劃 - 李兆波

上星期寫了一些較技術性的東西,有朋友告訴我,星期日看這些東西很吃力。我也同意,其實你大可讓你的代理或是財務策劃師為你效勞。
今天要談的是,購買了保險以後,應如何去管理,我不是說要把保單放在保險箱便是管理,而是收到保險公司的年結時,有沒有看清楚該年的投資回報,是否如你所期望?保單內的現金價值如何,是否已超過你已付的保費?年結內顯示的現金價值,是否達到當初銷售時所陳述的,是好了還是差了?

審視保險年結成績

你可能每年交了數千以至數萬元保費,持續十年或更多,總數本身已有數萬至數十萬元。在期間有了保障,年老時可以有一點現金價值,是否值得,很視乎你購買的東西是否物有所值。
我以前也談過,保險特別是人壽保險最重要是保障,其次才是回報。有了合理的保障,你才不會白交保費。你可以看看很多保險公司的股價,不少有很大的升幅,因為它們收了龐大的保費,大多數是不用立即賠償,而是數十年後才需套現,因此有很大空間去投資。
投保人宜多留意回報的問題,否則是貼了錢給別人投資,而自己只能分到一點點。
回報有大有小,銀行存款的年回報約2至2.5厘,債券4至6厘,股票可達5至15厘,而扣除差餉地租管理費及沒有利息開支的收租物業,回報約為4厘,以此為藍本,你可以比較年結內的投資回報是否合理,及評估保險公司的表現。
如果保險公司的投資表現優秀,你可以較短的年期供完保險計劃,省下的金錢,可以作其他投資;相反,如果投資表現比預期差,你便要更長時間才供完保險,是成本的一種。

比較不同公司功力

年結單內還有很多東西,如果已累積了一定的現金價值,你可以向保單借貸,通常為現金價值的90%,而息率是由保險公司決定,在年結單內會有說明。
有多於一份人壽保險的讀者,也可藉此比較不同保險公司的功力,在將來再購買新計劃時,也會有個準則。
香港浸會大學
會計及法律系講師李兆波

李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