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MeASunday:我做售貨員的日子 - 黃偉文

BuyMeASunday:我做售貨員的日子 - 黃偉文

15歲剛生日,就走去找暑期工幫補置裝費,我人生第一份工與時裝無關,卻與衣服有緣。
應徵時廣告上只說是「玩具廠暑期工」,去到葵芳工廠區上班時才知是做Barbie的(Wow!啱晒我!)返工第一天,做甚麼部門居然有得任揀,我嫌運輸部抬抬托托身水身汗,包裝部要唧熱辣辣的膠漿替紙盒封口,我又驚燙傷自己,於是問「有冇坐冷氣廠房的?」答案喜出望外「有,着裙!」着裙?
於是1984年的整個7月,朝8晚6,我就坐在一群四五十歲的師奶中間,替10萬個芭比娃娃着裙!

工作詳情大致這樣:我有一張小枱,木枱面正中有個斗零大的洞,我要從輸送帶上拾起每一個無頭Barbie,將她們的頸塞進洞裏,頭下腳上地讓每一位的「妹妹」都向着我,方便我將桃紅色橡筋頭的小小裙子,擘開開口從雙腿套落去,我記得那年仍然流行珍芳達健身操,所以這批芭比都是穿aerobics服裝的,公仔在上游被拋下生產線時已有人替她們穿好了姣婆藍的緊身衣,我要一件不漏地將她們撈起着裙,才丟回輸送帶上讓其他工友加legwarmers,和最重要的——人頭。
明明是健康舞衣,為甚麼要加條多餘的裙呢?這條問題我從未有問出口,因為我明白,全憑這條裙,我這個7月才搵到1,400蚊人工,去佐敦道恒豐中心隔籬的JapanFashion買了件減價減到700,心口有隻巨型七彩大蟹的KansaiYamamotoT恤,然後着住兜心一隻蟹,拿着剩下的700元,相當波希米亞地辭了工,好好享受餘下的8月。打算去旺角荷李活商場買多幾件日本四線「潮衫」,為我進軍時裝界鋪路……

渣甸坊的土炮型仔男裝店,1985

那件價值七嚿水的山本寬齊蟹T恤,我其實覺得唔夠靚,但沒有它的話,我第二份賣時裝的暑期工相信又冇咁易見得成。
「嘩,呢條友都着得幾前衞喎,不如請佢啦!」我估佢哋係咁諗嘅。
店面在銅鑼灣渣甸坊,是附近街市某賣39個9一件T恤起家的街檔,突然想擴充投資開設的「飛仔衫」店,款式全抄日本時裝雜誌,換上差不多的顏色布料土炮製作,老闆一家五口連兩名售貨員大概都看不出,我見工着的那件Kansai其實同他們賣的不同級數,正確點說,以我天天返工的一身行頭,I'mtoogoodforthem,所以他們也覺得我很奇怪,從來未試過有個sales是從不行使他們的員工優惠──7折買衫的,除了「阿文」,我。(他們大概以為我天天上班着的,只是造得很似樣的名牌A貨吧)
說起來,那兩個月,我天天穿着自己近千元的名牌真品(來去兩三件),卻在推銷69個9一件的扮日本衫,竟然無損工作的快樂,因為店東這家上下都是好人,相處融洽,且人工不錯準時出糧,更重要的是,從此我就是個有經驗的時裝售貨員了,哼,明年暑假,下一站中環!
要說在這間店學到了甚麼,唯一的是有人教我以後要開自己的男裝boutique,記得不要請太漂亮的女售貨員,故事是這樣的:某日他們請過的一位美女sales在獨自看檔,一位斯斯文文的眼鏡男一來就金睛火眼看着她,「先生,有甚麼可以幫到你?」他才如夢初醒「呃……呃……想試那條褲。」結果拉上布簾後那個客人試褲試了差不多20分鐘還不出來,「先生,有冇咩問題呀?」美女sales隔着簾又問一次,忽然布簾拉開,那個客人一邊說「唔好意思,唔啱呀」一邊衝出來慌忙離開,美女有個不好預感,入更衣室看看有沒有少了甚麼,結果是多了點甚麼,那條褲還在,上面卻多了一笪「男人的污迹」,唔怪得之剛才布簾震得那麼厲害……

我15歲時之所以咁迷KansaiYamamoto,罪魁禍首如下(排名分先後):狄波拉、謝賢、許冠傑、張國榮、關菊英、鶵鳳鳴、梁朝偉、劉嘉玲、吳君如……不知幾十年後又有沒有人怨我害他迷MastermindJapan(圖)呢?

木村03年嚟香港時示範MastermindJapan。

以往時裝店sell客的必殺金句「我見咁多客試,你着得最靚咯」,現在一定做得成生意的口訣「呢件好多客都想要,不過我keep起畀你先」。
NinaRicci08S/S

MMM08S/S

賣鞋記

大學二年班的暑假,我果然進駐中環,在士丹利街一間薄有名氣的時裝店做售貨員(扮長工,其實諗住暑假一完就辭職),賣衫我駕輕就熟,同時賣鞋卻令我大開眼界,不,如果一定要用四字成語的話,「喪盡天良」比較貼切。
店名有誤導性的日呀、意呀、法呀之類的字眼,貨品也全部改了英文的牌子名,但在員工休息室經理卻和我們打個眼色,細細聲講「全部香港設計大陸製造㗎。」
店方對售貨員卻有明確指示,如果人客問「你哋啲鞋邊度造㗎?」我哋就要答:「啲皮全部意大利料嚟㗎!」如果有精明消費者追問「咁即係邊度造㗎?」我們就要說「呢個款喺日本好流行㗎。」還再追問?我們就會播出循環錄音帶「啲皮全部意大利料嚟㗎小姐,呢個款喺日本好流行㗎。」比麥兜麥太與茶餐廳老闆啲對話還要前衞20年。
不知何故,這間時裝店入的24號鞋特多,往往其他尺碼都售完了,還剩一大堆24號,我們公司的待客之道則是「一視同仁」的:顧客看中了款式(經過了「啲皮全部意大利料嚟」的一部份),就問我們拿尺碼,而我們的鞋子最巧妙的地方就是從不在鞋子身上標明size,只有盒子上寫上尺碼,換句話說,你試了對24號鞋太大,我們就會說「幫你入倉搵搵」,如果23剛好賣完,我們就將那對24換落23的鞋盒內再捧出一次,「試吓呢對23好唔好啲?」還嫌鬆的,我們就被指定一定要向客人建議「不如同你加個鞋墊吖」,順便推銷12蚊一對的pads,你咪睇小佢呀,我哋當時日日賣多幾十個鞋墊㗎。

如果對24號太窄呢,而25、26都早已斷市呢,嘩,咁我哋就麻煩咯,我哋要扮入倉搵,然後從倉裏採用一具奇怪的工具,相等於一個「鞋撐」結合了五金業用的「虎鉗」,我們會把24號鞋塞進鞋撐,然後絞動在工具側面的絞輪,一直絞到皮料僅餘的彈性短暫地大了半個碼,hold五分鐘,然後將鞋子放回一個寫着25號的盒子,若無其事地走出去對個客講「唔好意思呀,要你等咁耐,我哋終於搵到對25畀你呀,你試試吖。」
所以在黑店購物,無論你的腳有多大,你要的是甚麼嘥士,你到最後都是得到同樣的一對鞋,鞋墊算小事啦,未必最舒適但總算叫着到吖,最慘的是大腳的小姐,現場試剛被鞋撐撐大了的假25號以為啱size,返到屋企才縮回原形,無端端買咗對頂趾鞋。
以上,全部真人真事。

鞋的潮流變了咁多,賣鞋的店靚了咁多,點解賣鞋的方法30年未變過呢?「先生,鬆你可以試吓加鞋墊」「緊呀?着着吓會鬆㗎啦,你唔使擔心」。
Chanel08S/S

MarcJacobs08S/S

Balenciaga08S/S

真係冥冥中早有安排,我15歲時無端端去了玩具工廠打工,點解咁啱唔係做緊He-man,而係Barbie呢?

本周真心話

我常說:吃到好吃的東西,勿去廚房看。
時裝卻是相反,真心喜歡時裝的人,最好做過一點同時裝有關的兼職工作,或至少交一位做時裝的朋友,例如改衫師傅、售貨員、小店老闆或時裝買手之類的,起碼你會知道不合身的衫可以點改,售貨員𠱁客的小花招、留衫hold衫的權力架構,公佣與私佣的微妙影響……對買到,而且快樂地買到啱用的衫很有幫助。
Textby黃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