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友Blog:認識ACD成交量中有啓示 - 邱古奇

炒友Blog:認識ACD成交量中有啓示 - 邱古奇

本欄介紹過的幾種技術分析工具,包括移動平均線、RSI、MACD、SAR和保歷加通道等,儘管設計理念頗有不同,但採用的基本數據並無分別,都是股價,尤其是收市價。
技術分析有個原則,就是採用同一套數據的技術指標,不應用作互相確認,尤其是設計上同出一源的,例如平均線和MACD,就不宜用作確認彼此的買賣訊號。因此,我們有必要認識採用另一套數據的技術指標,例如ACD。
ACD的全名是Accumulation/DistributionLine,可譯為收集/派發指標,直接採用的基本數據是成交量,並非股價。
採用成交量數據製作技術指標,其基本設計理念是成交往往快股價一步,亦即所謂「成交先行」。成交量的增減,直接反映資金流入或流出某隻股份。有經驗的炒友都知道,股價開展升浪之前的一段日子,成交往往較前增加,這正是有資金流入準備炒作的迹象。
以成交量數據設計的技術指標,早期最受歡迎的是OBV(OnBalanceVolume),其設計頗為簡單,就是累計每日成交量。股價上升的那天,成交量為正數,要和上日的累計總數相加,得出最新的累計總數。股價下跌的那天,成交量為負數,要從上日的累計總數中扣減,得出最新總數。將每日OBV累計總數繪製成曲線圖,置於股價圖之下分析,主要留意是否發出背馳訊號。

背馳訊號堪重視

OBV最大的缺點是純粹以收市價的升跌來決定成交量的正負值,並無考慮股價當日的變化。舉個例說,股價大幅低開,但尾段幾乎盡復失地,雖然仍是下跌收場,意義卻大不相同。
ACD在設計上正好彌補了這個缺點,它不理會收市價相對於上日的升跌,它所着重的,是收市價處於當天股價波動範圍的位置,稱之為「收市價所在值」(CLV)。
CLV的公式是:(C-L)-(H-C)÷(H-L)。公式中的C是收市價,L是當天的最低價,而H則是最高價。若收市價是當天最高價,CLV必然是1,亦是最大數值;若以最低價收市,CLV必定是-1,亦是最小數值。若收市價剛好處於當天波幅的中央,CLV便是0。若收市價不是最高價但高於中間價,CLV便是小於1的正數;若收市價不是最低價但低於中間價,CLV就會是大於-1的負數。用CLV乘以當天成交量,與上日的ACD數值相加,就是最新的ACD。
ACD每日數值繪成曲線圖,通常置於股價圖下以作分析,分析的其中一個重點亦是背馳。右圖即為一例,鞍鋼(347)股價由今年8月中升至10月中,但ACD同期卻呈下降趨勢,是為頂背馳,最近鞍鋼終以頭肩頂形態展開尋底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