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港股風險過大

外管局:港股風險過大

【本報訊】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港股直通車發表四點關注後,有關計劃突然急煞車,最新一期國家外滙管理局的官方刊物《中國外匯》雜誌,刊載以「國家外匯管理局管理檢查司」的署名文章《港股直通車試點風險提示》,內容提及境內居民投資港股面臨的風險,「遠大於投資境內金融市場」,指香港市場存在相當數量高槓桿式投資工具(如期指、權證及仙股等),當中不少受「莊家控制」,故本港證券市場的「投機特性也不可小覷」。

指港市場充滿投機性

文章提出,應從經濟、法律、信用、技術、資訊、洗錢及非法資金流入等6大風險角度,作出妥善處理,加上本港沒有漲跌停板機制,證券行交易亦非實行T+0模式,故港股價格波動遠高於內地。此外,亦要警惕本港證券市場通過「對敲」方式,刻意營造交投活躍情況,從而進行洗錢及非法資金流等活動。
文章又罕有地點名指滙豐及恒生(011)兩家在本港擁有最多網上客戶的銀行,其網上理財系統在「十.一」黃金周翌日(10月2日)港股狂飆期間,出現故障,不少客戶無法通過網上平台辦理業務,文章指「此事為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敲響了警鐘」。

滙恒系統失靈敲響警鐘

滙豐銀行發言人昨日回應稱,自10月初出現故障事件後,該行已即時強化系統,並加大容量,迄今面對市場大幅波動及成交劇增時,系統仍然運作穩定,但對於是否足夠承載日後港股直通車啓動後的資金量,則拒絕評論。
恒生發言人亦指,不會就外管局文章置評,但該行已就系統風險釐定應變措施,目前網上系統容量已預留多30%空間,以紓緩繁忙用量;該行亦會密切留意系統是否有樽頸地帶,並及早作出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