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學生佩戴眼鏡情況普遍,衞生署資料顯示,上學年約32.7萬名小學生參與視力普查,約7萬人未能通過測試,需轉介視光師跟進,平均4.6人便有1人可能有視力問題。不過有團體發現,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兒童,約四成視力有問題,最嚴重者近視達600度,窮學生視力是否較差問題令人關注。 記者:林浚川
理工大學附屬機構理大護眼,在新學年開始後與小童群益會合作,替17名來自低收入家庭、年齡4至9歲學童作全面視光檢查及跟進服務。發現當中7人有不同視力問題,其中2人一直沒有戴眼鏡,另2人則一直錯配眼鏡,如鏡片度數過深,有1人視力問題較為嚴重,左右眼嚴重不協調,經常側着頭看東西,須接受長期訓練矯正。
須視力訓練重整焦點
「其實佢出世冇耐,醫生已經發現佢側住個頭,提醒我要注意佢將來有冇影響。」周太的小女兒今年6歲,讀幼稚園時表現正常,但入讀小學後側頭看東西情況變得嚴重,望向右邊會特別易累。直至上月獲社工轉介參與免費視光檢查,她才知小女兒左右眼焦點嚴重不協調,只有側着頭才可減輕重影問題。
「周太細女嘅問題比較罕見,一般人兩眼不協調係焦點左右不對稱,但周太細女則係上下不對稱。」註冊視光師沙啓邦現時正為女童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視力訓練,教導她如何重整焦點。
一直跟進這批學童的小童群益會註冊社工馬若儂稱,低收入家庭不但經濟上無法承擔替子女驗眼的開支,最重要是對護眼缺乏基本認識。「佢哋以為睇唔清楚一定係近視,近視就去眼鏡店驗眼,配副眼鏡就得。」沙啓邦說,全面視光檢查除屈光度數測試外,還包括雙眼協調能力、色覺普查、眼壓量度、眼睛內外檢查及拍攝眼底影像等,若視力有問題,須查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現時衞生署為全港小學生提供自願參與視力檢查服務,學生被驗出視力有問題,往往須輪候長時間才獲治療,周太長女上月初參與計劃,驗出有深度近視,但「衞生署話要排期到下年6、7月再做檢查,我驚到時個女近視會加深,所以寧願自己畀多啲錢,帶佢去驗眼同配眼鏡。」
學童視力問題10項主要症狀
1.經常矇起眼睛或單眼視物
2.需要近距離看電視或看書
3.經常擦眼睛
4.經常流眼水
5.傾斜頭部視物
6.閱讀時會跳行閱讀
7.行動不敏捷
8.對光線敏感
9.專注力短暫
10.害怕參與球類活動
註:家長若發現子女有上述其中一項症狀,應盡快安排檢查
資料來源:理大護眼(查詢:28669660)
特稿
一副眼鏡竟是沉重負擔
貧窮家庭憂柴憂米,一副眼鏡原來是沉重負擔。理大護眼向低收入家庭提供30個免費全面視光檢查名額,最終只有17名學童接受,因為有十多名來自屯門、元朗區的低收入家庭學童,因車資高昂,家長寧放棄免費驗眼服務。除了車費外,父母更擔心子女一旦驗出有視力問題,還要負擔配眼鏡費用。
社署多年前取消津貼
馬若儂表示,雖然理大護眼分別在沙田、旺角及灣仔設有中心,但對家住屯門、元朗的低收入家庭,不論帶子女到那一個中心,來回車費動輒數十元。「佢哋一諗到出嚟要使咁多車錢,就決定唔驗,但佢哋冇諗到,眼睛係兒童最重要嘅學習工具,而子女學有所成,將來就可以幫助家庭擺脫貧窮。」
馬若儂慨嘆低收入家庭家長經常憂柴憂米,一副眼鏡對他們來說是沉重負擔。「驗咗仔女對眼冇事梗係好,但如果真係有近視,佢哋又要擔心配眼鏡花錢。」自社署多年前取消兒童眼鏡津貼後,不少綜援家庭因難以負擔眼鏡費用,會盡量避免替子女更換眼鏡,是導致有學童錯戴度數不合適眼鏡的原因之一。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