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瑪麗醫院過去五年接獲18宗「福耳尼埃氏壞疽」(Fournier'sgangrene)個案,有6人死亡。患者大腸內的惡菌透過肛門蛀食鄰近皮膚組織,最快可於半天內致陰囊及下體壞死,最年輕個案為26歲的健康男子。有泌尿科醫生警告,這種患者以男性為主的其中一種壞死性筋膜炎,可在數天內導致細菌入血奪命,曾有個案須切除壞死的陰囊及陰莖保命。記者:白琳、張嘉雯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瑪麗醫院02至06年共接獲44名壞死性筋膜炎個案,年齡平均50歲。當中有18人患上俗稱「急性陰囊壞疽」的福耳尼埃氏壞疽,導致不同程度的下體壞死,包括3名健康人士。所有病人須接受抗生素治療並割除壞死組織,再接受整形手術,修補性器官外形。部份年長病人更須切除陰囊表皮。最終死亡的6人均屬長期病患者。
26歲健康青年染病罕見
上述個案包括一名26歲、沒有長期病患紀錄的男子,黃世賢形容如此年輕個案極為罕見,估計該病人可能因陰部有傷口而遭感染,但病發初期已獲治療,未影響性能力。
18名病人中15人為男性,其餘3名女性患者年齡為60至80多歲,主要因長期卧床而令臀部長出肉瘤,細菌再蔓延至陰部,當中2人最後死亡。其餘一名患者切除壞死組織後須接受整形手術,修補會陰及陰唇。
常見大腸細菌合力施襲
一般壞死性筋膜炎侵襲四肢,由A型鏈球菌及創傷弧菌等「食肉菌」所致。但黃世賢解釋,福耳尼埃氏壞疽的不同之處,在於病源為多種日常存在於大腸的細菌,包括大腸桿菌、鏈球菌及厭氧細菌。這些不同類型的細菌會經過肛門,合力侵蝕鄰近皮膚組織,「呢啲菌個個人都有,只係有時唔知點解,佢哋會走出嚟去啲唔適當嘅地方,導致病變。」若患者本身有泌尿系統、直腸或陰部感染,患病風險會大增。
他又指,患者病發初期陰部紅腫疼痛,繼而瘀紅,當皮膚變成全黑色,即代表組織完全壞死,需時數小時至三天,「有啲病人入院嘅時候血管啱啱開始阻塞,半日就全部黑晒。」患處可由陰囊、陰唇或會陰,擴散至陰莖、小腹、大腿及股溝,此症只會侵蝕皮膚表面組織,不會入侵睾丸或陰道,但嚴重可細菌入血,導致器官衰竭死亡。
糖尿病者及酗酒者高危
他強調,此症防不勝防,沒有證據顯示個人衞生與感染有關。但糖尿病患者及酗酒人士等長期病患者因血液循環及抵抗力較差,容易感染此症,病情也會迅速惡化。上述感染個案中有逾四成病人本身為糖尿病患者,因此這類病人必須嚴加控制病情,減低感染風險。一般健康人士若有肛門、直腸、尿道及陰部皮膚損傷,也必須悉心料理傷口。理論上此症可經傷口透過肛交等性行為傳播,但黃世賢稱,從未聽聞本港有人因性行為而染上此症。
泌尿科專科醫生陳龍威警告,此症死亡率極高,必須切除所有壞死部份,防止病情惡化至危害性命,曾有年老病人須切除全部陰囊及陰莖才「執返條命」。由於惡菌蔓延速度極快,必須在確診後6小時內進行切除手術,「越早做手術越好,幾個鐘頭內可以睇住陰囊變差同發炎。細菌會分泌氣體,所以摸落去(患處)會感覺到氣泡,有啲浮腫。」
陳龍威又提醒病人,如有陰囊紅腫等病徵,應即時向泌尿科醫生求醫,若患處迅速惡化,應考慮直接到急症室求診,「呢種病會死人,千祈唔好匿埋自己買成藥食。」
怪菌襲人示意圖
感染路徑:
大腸內的細菌經過肛門,感染陰囊
蔓延路徑:
1〉向前至陰莖至小腹
2〉向後至股溝
3〉向下至大腿
福耳尼埃氏壞疽(Fournier’sgangrene)簡介
病因:大腸的細菌透過肛門入侵鄰近皮膚軟組織,導致陰部發炎及壞死
致病細菌:大腸桿菌、鏈球菌及厭氧細菌等存在於大腸的細菌
病徵:發燒、陰部疼痛、脹紅、浮腫及發熱;患處會蔓延至股溝、大腿及小腹,皮膚繼而變成瘀紅至全黑
治療方法:服用抗生素、切除壞死組織及以整形手術修補性器外觀
傳播途徑:若陰部有傷口,理論上可透過性接觸傳播,但本港未有相關個案紀錄
高危一族:糖尿病等長期病患者、性器官穿環
資料來源: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及泌尿科專科醫生陳龍威
蘋果資訊:美國囚犯病後索償7800萬
福耳尼埃氏壞疽早於1764年發現,至1883年,法國皮膚學及性病學醫生福耳尼埃(JeanAlfredFournier)正式提出多個病例作解說,所以此病以其姓氏命名。有資料顯示,由1996年至2006年,全球醫學文獻有約600宗有關病例報告,病人年齡以60至70歲為主。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稱,外國曾有男士因在陰莖穿環而感染此病。
台灣及內地均有感染該病的個案,台灣曾經有5位糖尿病患者在通便後患此病,年齡由66至77歲。該5人在通便前除便秘外,均沒有會陰部感染的症狀。在山東威海市有醫院報告稱,自1983年9月至98年3月,共診治5名急性陰囊壞疽的病人,年齡由27至68歲,最後三人康復,兩人死亡。
由於此病罕見,04年美國一名囚犯被誤診為對藥物敏感而延誤醫治,最後割去六磅肉包括陰莖及睾丸以保性命,他事後向當局索償1,000萬美元(約7,80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