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1月,一名6歲女童被小巴車門夾住頸巾拖行,捲入車底被輾爆頭慘死;近期又連續發生幾宗小巴車門夾着乘客風褸鈕釦及電話繩等意外,歸根究柢原來罪魁禍首是小巴近車門座位前的一塊鋁板。小巴商會要求運輸署立例規定加大該塊鋁板,堵塞原來鋁板的罅隙,以免同類意外重演。
未規定鋁板大小
香港公共小巴商會車主司機協進總會秘書長黎銘洪表示,運輸署在10多年前開始規定所有小巴,在車上左邊第一個單人座位前的扶手位置,必須安裝一塊鋁板,以防座位的乘客將腳伸出絆倒上落的乘客,但卻沒有規定鋁板的大小,目前全港4,300輛小巴,9成以上這類鋁板設計都與扶手之間有一個距離,以致形成「死亡陷阱」的罅隙。
黎銘洪指出,乘客在落小巴時,一些「身外物」如頸巾、風褸、書包、旅行袋和耳筒繩等,都很容易被該塊鋁板罅隙夾住,司機從倒後鏡很難看清楚乘客落車情況,倘若即時關門開車便會發生意外。黎說,會方之前與運輸署開會時曾提出建議,希望當局在小巴驗車時加上有關的安全規管,例如加大鋁板至扶手位置,堵塞罅隙,便不會出現車門夾着異物的意外。黎指運輸署並沒有正面回覆,他說:「其實呢啲改動,所費只需一百幾十,但如果冇立法,車主又唔會主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