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對我來說,最高興的還是沒有蚊子。
每年嚴寒,就想夏日快點來到,但天一熱,又來了蚊子,怎麼避都避不了,就算人住在高樓大廈的頂層,蚊子也會乘電梯飛進來。
我在泰國拍外景時,受過蚊陣的侵襲,得到蚊子恐懼症,覺得是天下最討厭的生物。一到夏天,總會被叮一兩口,這一兩口,感覺上好像痕癢一連數日,故對蚊子疾惡如仇。
如果選擇地方終老,我絕對不會去充滿陽光的沙灘,或者終年溫暖的南洋,被蚊子跟到死為止,何苦呢?還是有四季的地方好,捱過了夏天就見不到牠們了。
蚊子的唯一好處,就是蚊帳了,我對蚊帳有說不盡的迷戀。精品酒店的照片,常有復古的蚊帳出現,我一看到,就想去住它一住。
人類有文化,蚊帳就出現,在三皇五帝時,已有「軒轅作帷帳」的文字記載,但當時的帳,可能指的是營帳。
《史記》也記載了帳,但都沒提過是否防蚊。比較可靠的是東漢馬融的故事。他是個大儒,門下弟子多達千人。馬融坐在紅帳之中,學生在帳前聽課,女樂師在帳後演奏。有人說這是馬融在擺架子,但他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個性豪邁,不會那麼沒自信,我想他也是一個怕蚊子的人吧?
古人的蚊帳,豪華起來有金霞帳,指的是有五成金絲織成;普通的,也有繡花帳,到了我們這一代,卻只是所謂的「素帳」而已;年輕一輩用的,還不過是尼龍產品呢。
小時候的蚊帳,有個圓形的藤箍,垂着上小下大的帳子。有道縫可以打開,得把縫關閉,將它叠折在被下,蚊子才飛不進。一鑽進蚊帳便是個小宇宙,得到的安全感比萊納斯的被單更強。
可嘆的是,懂得人事時已要離開到異鄉,沒把蚊帳當過溫柔鄉,只有無數的綺夢,沾濕被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