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世界,最值錢的東西是什麼?連香港的三歲小孩,結結巴巴學着大人講話,也懂得重複這兩個字,叫做創意。
創意為什麼值錢呢?千言萬語的學術論文,通通多餘,最淺易的解說,莫如荷里活的《蝙蝠俠》寵幸香港,來拍戲的那幾天。
到中環大道中的天橋看看;有創意的,在這世界上永遠是主人,他們站在天橋上,就是萬民仰望的那三兩個:導演基斯杜化諾蘭、演蝙蝠俠的主角貝爾,還有黑人性格明星摩根費曼。
沒有創意的,是在街上仰首圍觀面目模糊的一大群人,包括維持秩序的保安和警察。
這是一場很生動的社會教育,不妨帶着小孩,這一天,也來到中環,遠遠指給他看──站在天橋上的那三兩個人,雖然是少數,但他們是這個世界的成功者。在下面仰頭看他們的市民,受到他們的產品影響和主宰,他們泛稱為消費者。似乎天橋上那兩三個,被天橋下的那成千上萬圍觀的人「消費」着,但看看那幾位大明星和導演君臨天下的睥睨之色,就會知道,其實,天橋下的子民,是被天橋上的那幾位統治着。
創意是一種階級,分開了天橋上出類拔萃的少數,和天橋下表情一樣的多數。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是不是應該帶學生來中環看看,然後嚴肅地問這些小孩:「將來,當你們長大了,希望你們能成為站在天橋上的人──但他們來自一個自由而寬容的文化大國,這個大國,其行為有許多備受爭議的地方,但也是許多人嫉妒的對象,因為他們容納人才,有一個健康的創作環境,這一點決定了那幾個人,來到遠東地區的一個自稱國際都會的地方,永遠站在天橋上面,而不是下面。」
「那麼那二百個本地的攝製地勤人員呢?他們是什麼?」其中一個問。
「問得好,」老師笑着答:「他們是技術人員,攝影機、燈火、電線、飯盒,他們以比較廉宜的成本以供差遣。這一切技術,只是所謂Technique,他們是一群(技術員)(Technicians),但在天橋上的那一兩個,才是決定產品的主題方向的主人,他們不是技術員,是真正的創作主人。」
「我明白了,從洋務運動開始,中國學來學去的,不就是限於這一堆玩藝嗎?」學生說。這時,老師笑而不答,有些事情,留一點餘白,讓小孩自己想想,對他們更好。
做站在天橋上的人,不要做在天橋下的那一大批。爭點氣吧,社會是分階級的,雖然有時你會幻覺,成為這兩個階級中間的那二百人之一,拉扯着電線和反光板,穿梭在天橋上下之間,也未嘗不是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