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勝訴 半山建54層高樓<br>法官:交通及景觀非考慮因素

太古勝訴 半山建54層高樓
法官:交通及景觀非考慮因素

【本報訊】太古地產發展半山西摩道及衞城道交界住宅項目,擬興建一幢54層高連90個車位的物業,但遭城巿規劃上訴委員會以交通及景觀考慮為理由,拒絕放寬地皮地積比率及只能起12層的高度限制,太古地產遂提出司法覆核,昨獲判勝訴,法官頒令上訴委員會批准上訴,按申請放寬限制。記者:梁瑞珮、關英傑、李旭基

太古地產發言人稱,事件現已解決,太古地產將着手完成該發展項目,發展局發言人表示會先研究判詞,才決定下一步行動。
測量界人士估計,獲准放寬後發展商的利潤會有高達10億至15億的差別,但環保團體環保觸覺則對判決感失望,批評太古的發展項目會令空氣污染惡化,故希望政府上訴。

原只准建12層高

申請人InternationalTraderLimited為太古地產附屬公司,擁有西摩道2A-2E、衞城道23、25、27及29號,及衞城坊4、4A、6及6A號,發展項目佔地共約2133平方米,西摩道及衞城道地皮屬住宅(甲類),即沒有地積比率及高度限制,惟衞城坊面積740平方米的地皮卻屬住宅(丙類)(7),地積比率訂為5倍,建築物高度為12層。
太古欲將三幅地皮合併發展為住宅項目,興建一幢54層高建築物,當中43層為住宅用途,另有90個車位,遂於03年11月申請將衞城坊地皮的地積比率放寬至10倍,至04年8月再申請則放寬至9倍,但去年12月,城巿規劃上訴委員會考慮交通及景觀因素,駁回有關上訴,觸發該次司法覆核。
高院法官張舉能在判詞指,該地皮原屬住宅(甲類),至95年重新規劃為住宅(丙類)(7)。根據當時的分區計劃大綱圖附帶的解釋文件,該地皮毗連梯級形街道,沒有直通的車輛通道,考慮消防及緊急事故時等安全問題,才重新規劃及限制發展,根本完全沒有提及交通或景觀等問題;另規劃署所做研究,也只因該地皮沒有直通的車輛通道,才訂明限制。及後,太古計劃從西摩道提供直通通道,規劃署也不再反對放寬申請。
法官續指,若城規會認為交通及其他基建是重要的考慮因素,附近屬住宅(甲類)的地皮總面積比衞城坊大10倍,城規會不可能單單重新規劃衞城坊地皮。故此,法官裁定,考慮是否放寬地積比率及高度限制時,交通及景觀並非考慮因素,上訴委員實犯錯。

料利潤多15億元

測量界人士估計,該住宅項目放寬限制後,單從地價角度,會有6億元分別,但從整體發展來說,發展商的利潤會有10億至15億元的差別。
中原測量師行董事黎堅輝表示,判決將會對西半山地產巿道有正面刺激作用,其實官司期間,發展商一直採取觀望態度,隨着判決,將有利重新展開收購行動。
案件編號:HCAL13/07

街坊反應

《可以接受》
劉先生:「人係自私嘅,你起得高阻住我嘅風景,我咪反對囉!不過,香港事實係唔夠地用,我覺得起到咁高係可以接受嘅!」

《反對咁高》
羅小姐:「反對起咁高,同10年前比較,附近已經起咗好多高樓大廈,空氣已經變得越嚟越差……,𠵱家先嚟限制(高度),太遲啦!」

《推高樓價》
文先生:「交通一向擠塞,尤其上落班時間,啲路又窄,擔心緊急時會塞住晒出問題……,如果呢個地盤起好,相信會帶高附近嘅樓價!」

特稿:山脊景觀可能永久破壞

「對高院嘅判決好失望,希望港府上訴到終審法院,難以想像樓高近60層嘅新樓日後屹立西半山,對空氣環境帶嚟嘅壞影響,更怕合併地盤先例一開,其他發展商有樣學樣齊齊建屏風樓,港島山脊景觀可能永久被破壞!」環保觸覺發言人稱,新樓盤一旦動工,西半山、甚至中上環的環境只會惡化,呼籲當局關注。
發言人並指屏風樓效應近年成為熱門保育話題,特首更將荷李活道前警察宿舍剔出勾地表一年,似是回應市民的訴求,可是這次高院裁決卻令環保人士大感沮喪。

中西區空氣污染惡化

他引述研究城市空氣流通的中文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吳恩融的發現,指半山是港島區通風口,太平山吹下來的「下行山風」為中、上環及西環帶來鮮風,一旦半山區興建高度密集、屏風式樓宇,不但侵蝕山脊美景,更阻隔鮮風吹到中、上環一帶,令區內廢氣積聚、加劇空氣污染問題。
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林嘉仕則關注「高人一等」的物業落成後,成為西半山屏風樓,令中上環及西環區空氣污染惡化。他認為,要杜絕屏風效應,當局應立例列明樓宇間距離,避免樓宇排得密麻麻,影響空氣流通破壞港島山脊景觀。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