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水墨 死亡筆記

現代水墨 死亡筆記

「現代水墨館」是西九文娛藝術區其中一個被提名的方案,「現代水墨」也是香港殖民地時代,被推上國際藝壇的「香港特色」。藝術館高舉空山靈雨的水墨精神,是幾十年來的重點栽培,直與美國國寶「抽象表現主義」相提並論。但一個由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撐場的民間展覽《水墨當代:非水亦墨》,竟背離水墨本質,水、墨、宣紙、筆法墨氣分崩離析,登場的全是裝置、動畫、電腦、錄像、天拿水、原子筆。這究竟是否代表一個「現代水墨時代」的終結?

記者:馮敏兒 
攝影:林栢鈞

飛茶走奶 飛水走墨

策展人梁兆基說,現代水墨近20年停滯不前,但部份藝術家仍嘗試尋求突破,所以佢搵齊老中青三代,邀請水墨和「類水墨」藝術家入局,總之裝置、錄像及電腦全部歡迎,就是冇水冇墨,擺明標奇立異:「非水非墨,亦水亦墨。水墨人,非水墨人,只要願意。」從而建立了他的「當代水墨精神」。不過所有作品不是造假,就是跟原始水墨玩對立,宣紙水墨都不存在了,概念水墨果然是當世潮流。「現代水墨」終完成了一次自我顛覆。唔該奶茶,飛茶走奶!

藝術館總館長 主催顛覆水墨

肉身不死難成大業,「顛覆水墨」可不是我說的,而是100%官方立場,因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高調撐場,佢見到:「中國、台灣近20年來也出現了很多實驗水墨新探索,介入生活、文字、解構,回應時代。」佢跟住立論:「我們當然會強調中國水墨的傳統筆法、本質,但精神境界之後,今日我們未必再是那種追求天人合一,而是要利用水墨的觀點發揮現代精神。這不是國畫,是水墨藝術,題材開放。」這位嶺南派弟子,所說的中國內地實驗水墨,近年簡直玩到天翻地覆,身為開山祖的「香港現代水墨」,玩技術革新卻革無可革,差點連繼承祖業的資格都要被取消,所以佢秉承中國傳統有責,而且「現代水墨品牌」關乎千萬藝術市場,香港文化圖騰,就是不願簡簡單單叫作品!

■策展人梁兆基。

宗教水墨 搶盡全場

梁以瑚的水墨裝置《墨想水白》要人全身投入,提毛筆在黑鑊盛載的清水中虛空練字,靜觀其變,漣漪,投影,幻生幻滅,她說:「一切都是光,沒了光就乜都睇唔到,每一個動作都是獨一無二的痕迹,這就是水墨的自然精神。」她在長長的宣紙上,重複又重複寫了12次《聖經》名言大意:一切生活都是徒勞無功。她問自己:「究竟我重複又重複地做這些東西,對我自己有乜益處?繪畫是接觸生命的源頭,若我不心存神性、感恩,所做一切均無意義!」

■梁以瑚重複多次寫到不能辨認的徒勞墨迹。

■梁以瑚(後)的《墨想水白》裝置中那盤「黑鑊」中的水可以寫字,但出來只是漣漪和延遲的投射水影。

水墨型男 個個不安本份
自由水墨 逍遙墨外

其實展覽中根本沒有人安守水墨本份,就連老江湖梁巨廷也來個裝置作品《國畫‧水墨‧數碼》,連磚頭都玩埋,還記得從前在大會堂花園的亨利‧摩爾《母與子》雕塑,就是被他的巨型墨硯雕塑取代。拿着相機四處出沒的老頑童夏碧泉,接到Order就買了大塊人造皮,連剪裁都懶做,便畫了七彩《自由的天空》,直是油畫一樣,不過佢話:「沒有宣紙和墨,便不是真正水墨。」一切無非遊戲人間。

■梁巨廷的水墨裝置《國畫‧水墨‧數碼》連磚頭都出動。

老頑童夏碧泉和他的人造皮水墨《自由的天空》說到宇宙變化。

數碼水墨 徒具味道

利用電腦製作水墨的吳觀麟,則把植物的照片,用電腦拿走光、顏色,再放大:「我將表面的東西一一抽走,露出原始本質,再加入自己的審美在牛油紙上創作,也不算水墨,但他們認為有水墨味。我認為水墨精神是有的,如中國傳統藝術不睇外表,追求恒久不變。但唔使刻意喊口號!」

■吳觀麟利用電腦圖象製作的《璞:數碼版》。

悲情非水墨 嚟真唔要

一直以水墨為媒的朱興華,依舊是他那悲天憫人的社會悲劇現象,裝置作品《痛苦記錄》記錄了00年前後的社會慘劇,橫切的圓木片上刻有發生自殺事件的日子,諷刺一個失去方向的時代。策展正要其水墨精神,卻不要他的真水墨。


■朱興華和他的裝置《痛苦記錄》。

天拿水墨 點極都唔化

中大藝術系還未畢業的鄭哈雷,做了一個書枱裝置和一張大畫,他用原子筆畫水墨,再影印,用天拿水拓印。他引用偶像作家趙廣超的名言:「墨水和水墨水和水墨水和水墨水和水墨和水」變成「墨水和天拿水墨……」再加一句:「只是前者點得化,後者點極都唔化。」都說得清楚了吧!他喜歡畫國畫,但不守本份!

■鄭哈雷天拿水墨《骨髓香》。

■不請自來了一位老人家自顧自寫字,漠視全世界,竟成裝置中最動人一刻。

水墨新女 非筆墨能形容
惡女水墨 挑戰男權

「水墨從來是男性天下,女性缺席,因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冇機會執筆!」裝置藝術家文鳳儀,竟為挑戰水墨男權而來,她以慣用手法,在宣紙上洞穿了許多小孔,說那才是「真空間」不是「留白空間」,還有針線、現成家品,和掛在牆上,字體反轉的葬禮詩詞:「傳統文化是歌頌男性的歷史,女人死了還是帶罪之身。我不畫傳統水墨,但要墨有墨,要宣紙有宣紙。」

■文鳳儀《女性風景》中墨迹斑斑的紙碗為金銀衣紙所做。

■文鳳儀不畫水墨,但要墨有墨,要宣紙有宣紙。

■講到顛覆水墨,文鳳儀與總館長非常投契。

怪物水墨 玩盡女人造型

剛中大藝術系畢業,梁嘉賢以針筆沾水「化」出水墨效果,她說:「水墨只是印象,傳統無非感覺。」她的《獵人一覺獵奇夢》6聯作講獵人夢見怪物多,其實都是人,作品題拔「以為見大象,原來是好像」、「細蛙扮大蛙,低調變浮誇」把女人造型玩到天花亂墜,真真假假一場誤會。更妙是展覽遇館長,對她作品深表興趣。

■梁嘉賢《獵人一覺獵奇夢》之「以為見大象,原來是好像」。

■偽水墨女畫家梁嘉賢。

香港現代水墨前世今生


香港現代水墨始自60年代的呂壽琨,70年代「新水墨畫運動」的重要成員,大部份是他學生,包括前藝術館長譚志成。呂壽琨的一套東西合璧藝術理論,帶着對傳統國畫的叛逆心態,開實驗水墨之風,還自創了一家的「禪畫」,大筆黑墨之上一點紅,成了現代水墨的著名品牌,強調的是藝術的精神性,形式的技巧性,同政治劃清界線。香港現代水墨與嶺南畫派一脈相承,港式嶺南畫派精於花鳥魚蟲、空山獨水,不過嶺南派三宗: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其實是跟孫中山一齊搞革命的激進文人,他們的山水魚蟲,其實充滿各種影射,所謂水墨運動正正就是連場政治的結果。
幾個月前,前藝術館長譚志成拿出當年他上完呂壽琨堂後,在華仁書院教美術的一班高才生,以水墨創作的大量實驗作品,超豐富的現實題材,就勁過晒後來的「現代水墨運動」,因他們根本唔當「水墨」是一回事。還有個更有趣的原因,藝術品價錢百分百自由開放,常被利用來送禮行賄,還有名師的高徒開畫展,你說值幾多錢就幾多錢喇!同今天國內藝術品炒上天價的原理同出一轍。「水墨」也是本地藝術家的第一個市場,養起過很多人,畫油畫的藝術家不是餓死便轉了行,「水墨人」則名利雙收。

■呂壽琨的禪畫(1970)可是香港藝壇最繪影繪聲的「頓悟」。

《水墨當代:非水亦墨》

時間:即日至11月28日(12nn-8pm,逢星期一休息)
地點: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2號「藝術公社」
查詢:2104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