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 場 - 邁克

舞 場 - 邁克

我口口聲聲把巴黎的城市劇場稱為現代舞大本營,識者可能嗤之以鼻──不是它的老行尊地位引起質疑,而是「現代舞」這個名詞招尤惹禍。上世紀舞台跑出一班以依莎多娜.鄧肯為首的赤腳大仙,習慣欣賞紮腳舞女排圖案的觀眾瞠目結舌,無以名之順手打造了一個權宜的代號,幾十年後已經不合用了。那些現代舞的徒孫徒曾孫不但紛紛穿上鞋子,也不再豎起革命的旗幟與傳統芭蕾對着幹,早上起床乖乖到練舞室重複強身健體的五個基本動作;較有成就的表表姐和表表哥如葛蘭姆、簡寧函和包殊,都接獲門禁森嚴的芭蕾團禮聘,把自創的絕招傳授給路易十四的入室弟子。天下早已一統,舞就舞,只有好舞和爛舞,還分什麼現不現代──除非是天賦異稟的男舞蹈員穿上緊身褲,那才名正言順叫現袋。
不過,不那麼分類,又恐防人生路不熟的讀者迷途。花都的主要舞場有整十個之多,還不算出了市中心的波比尼和喀泰爾,和位於斑丹、今年春季我們的黃大徽曾經攻陷的國家舞蹈中心。殿堂當然是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駐守的嘉尼雅和巴士的,前者古色古香後者摩登新穎,雙雙被列為旅遊景點。外來芭蕾大團通常在薩德利或者香榭麗舍演出,座位視線較差,以悠久歷史搭夠。城市劇場是另類中的翹楚,座落市中心,身份等於「龍門」,只納當紅炸子雞,近年於蒙馬特設立Abbesses分館,供後起之秀演身手,有點像時裝設計家另起爐灶的juniorline。龐比度中心和第十一區的玻璃屋,還有巴士的與歌劇院無親戚關係的小劇場,則屬紅番區邊緣地帶的實驗工作室。另外是無法歸類的卓嘉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