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能力下降肯定不是香港特有的社會現象,不說別的國家地區,即使在「普通話」的發源地……中國大陸,漢語能力下降也漸漸成為中小學生的傳染病。大學生的漢語能力又如何呢?中國教育部曾就《2006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會指出,許多理工科專業的學生根本不學語文這門課,某些高校有這門課,但只屬選修課,以至於大學畢業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非常差。中國大學生實用至上,棄漢語學英文,努力「與國際接軌」。香港一眾官員卻反其道而行,人捨我取,回歸十年來,先是推行「母語教學」,再來一招「普通話救亡」,思維方式另類,縱使語文能力欠佳,獨立思考能力絕對值得鼓勵。
引致現代人語文能力集體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媒體語言的普及,網絡閱讀的興起,快餐文化的潮流化……不一而足。現代人習慣通過圖像、聲音等媒體去接收資訊,久而久之,大腦的語言中樞失去鍛煉機會,語言能力及書寫能力齊齊下降。即使坐下來閱讀,對漫畫的喜愛也遠勝文字,接觸有文化底蘊的作品不多,對文字的鑒賞能力日趨下降,那麼,使用文字的能力下降是勢所必然。
要提升語文能力,靠普通話是治標不治本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人胸中無墨,頭腦一片空白,普通話說得再好,也不可能寫出錦繡文章。而且,合資格的普通話教師去哪兒找呢?在大陸普通話能力試分三級六等,一個合格的教師至少要有二級乙的普通話水準,香港有多少教師做得到?浪費大量資源,讓香港學生學一口半鹹淡普通話,又有甚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