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宏觀調控,面對一次又一次銀行加息,內地各主要城市的樓價,仍有不同幅度的上升。究竟是甚麼原因,令房地產這個行業像脫韁野馬,在市場的塵土中,不但無法讓人駕馭,更會偶爾製造出驚人一幕。
無可否認,市場之手,是可以產生無比力量,甚麼供求關係、經濟狀況、投資慾望、貨幣升值等,都是箇中原因,但畢竟房地產開發,總離不開土地價格。只要眾多地塊中,有一塊的價格站在最高位置,那麼周邊的土地,必然就會視它為標杆,儘管原本取得土地的價格多麼低,那些原有的數字,也須重新評估。這種潛藏規則,成了計算土地價值的標準公式。
螺旋互逐攀升
幾個月前,廣州有13幅土地拍賣,其中一幅,周邊的樓面地價只須4000元(每方米.人民幣.下同),卻竟然拍出樓面地價高達18729元,創出新地王,成為新的價格標杆。
前些天,重慶市有次土地拍賣,經過激烈交鋒,某公司力克5家對手,從起拍價26億一路競拍至75億元,最終拿下該地塊。
早些時,香港某企業也參與了成都土地拍賣,最終又是以72億元天價奪得某地塊,樓面地價16499元。
雄心壯志高漲
面對這一類狂熱的拍賣,上海近日似乎出了新招:競投改為一次性書面出價,價高者得。就在11月8日,仁恒置地以13.01億元的全場最高價,從其餘7個開發商手中取得D3地塊,折合樓面地價20000元,比6月由綠城(中國)奪得D1地塊的樓面地價12500元高出60%。看來,經改良的投地方式,也無法抵擋開發商高價奪地的雄心壯志。
面對稀缺的土地資源,及土地不斷升值,如何才能控制樓價的上漲,真是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