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妹至帖」曾藏日皇深宮

王羲之「妹至帖」曾藏日皇深宮

【本報訊】1600多年前名書法家王羲之寫了一封信,信內提到對親妹的掛念,幾百年後信件流傳到唐太宗手上,被複製成摹本,摹本經過千山萬水被帶到日本,之後避過戰火烽煙,歷遍滄桑世變,只餘下17個字,名為「妹至帖」。隨着日本經濟衰退,「妹至帖」近日從日本私人收藏家手中流出,成為有史以來首件公開拍賣的王羲之墨迹,估價最高達4,000萬元,即每字價值200多萬元。

為王送妹遠行信札

「妹至帖」將是本月26日舉行的香港佳士得「中國古代書畫」秋季拍賣會上的重頭戲,估計內地及海外的博物館與收藏家,都有興趣出高價爭奪。佳士得中國書畫部助理副總裁及專家游世勳指出,「妹至帖」取名於帖中的頭兩個字,全文是「妹至羸,情地難遣,憂之可言,須旦夕營視之」,大約的意思是,妹妹到山東,捨不得送她走,擔心可想而知,希望有人時刻看顧她。
游世勳指出,「妹至帖」原是王羲之的一封信札,唐太宗李世民很喜歡王羲之的書法,收集了大量王羲之的真迹,並命人複製成摹本,當時由日本到中國留學的日本僧侶,就將「妹至帖」信札摹本帶回日本,原先是收藏在日皇的深宮內,後來才散落到諸侯貴族手中。
他表示,現時公開拍賣的「妹至帖」原是日本一名侯爵家傳的手鑑其中一頁,所謂手鑑,是將書畫摹本剪存一部份,用作鑑別真迹的參考手冊,所以只有17個字,現時已無法得知信札其他部份的下落。

73年書法展首曝光

現存於世的20多幅王羲之摹本,絕大部份由各國的公家收藏,「妹至帖」是在1973年一個日本書法展覽會上首次曝光,外界才得知私人收藏家手上有這樣一件寶物。
近年日本經濟衰退,加上收藏家族後人對中國古代藝術感覺不深,所以近年不斷有國寶從日本流出。

王羲之墨迹一覽表

帖名:快雪時晴帖
收藏者:台北故宮博物館

帖名: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收藏者:台北故宮博物館

帖名:遠宦帖
收藏者:台北故宮博物館

帖名:七月一日帖
收藏者:台北故宮博物館

帖名:都下帖
收藏者:台北故宮博物館

帖名:大道帖
收藏者:台北故宮博物館

帖名:長風帖
收藏者:台北故宮博物館

帖名:雨後帖
收藏者:北京故宮博物館

帖名:平安帖
收藏者:北京市文物管理處

帖名:此事帖
收藏者:北京市文博研究所

帖名:寒切帖(謝司馬帖)
收藏者: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帖名:干嘔帖(下等卷)
收藏者:天津市文物管理處

帖名:王氏一門法書
收藏者:遼寧省博物館

帖名:上虞帖
收藏者:上海博物館

帖名:行穰帖
藏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帖名:喪亂,二謝,得示三帖
收藏者:日本皇室

帖名:頻有哀禍,孔侍中,憂懸三帖
收藏者:日本東京前田育德會

帖名:妹至帖
收藏者:日本私人藏

帖名:遊目帖
收藏者:日本廣島安達萬藏氏(傳已毀於原子彈爆炸)

帖名:瞻近,漢時二帖
收藏者:下落不明

帖名:干嘔帖(上等卷)
收藏者:下落不明

資料來源: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話你知:傳世墨迹全屬唐朝摹本

現存於世的20多幅王羲之作品,經專家考訂,沒有一件是真迹,全屬唐朝的摹本。所謂摹本,是唐太宗命令內廷供奉摹寫出來的複製品,方法是以另一張紙覆蓋在王羲之的真迹上,利用透光原理,小心勾劃出每個字的外形,再填上墨色,舊稱「嚮榻」。
由於摹寫的工藝精湛,能夠準確及真實地反映出王羲之的書法神粹,唐摹本已是存世王羲之墨迹的最高境界。有紀錄的20多幅王羲之摹本,現時大部份都歸內地、台北及日本三地國家收藏,有兩幅已下落不明,有1幅原本由一名廣島收藏家擁有,但相信已毀於原子彈爆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