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水圍幾好呀,空氣又好,買嘢又方便,我絕對唔會搬走。」居於天水圍近14年的余太,由單身變成四子女之母,見證這一片荒蕪之地發展至公屋林立的市鎮。縱然生活平淡,余太自得其樂,更自言對此地已產生感情,但絕不是「悲情」。
41歲的余太昨日出席天水圍(北)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周年晚宴。作為天水圍的開荒牛,余太分享說,搬進天水圍時仍是單身,當時只面對一塊荒地,交通亦不完善,她婚後與丈夫住進天水圍北的公屋,1997年分別誕下長女及三胞胎。
一家六口在天水圍生活,雖然依靠綜援維生,清茶淡飯,但余太樂天知命,「我好少搭車,通常都係行,由一條邨行去另一條邨其實好近,咪當行街囉,而且有冷氣,呢個街市唔啱又可以去第二個。」
對於天水圍接二連三發生悲劇,余太亦會感到不開心,她認為部份居民,特別是新移民遇有困難不敢求助,令問題變得嚴重,她呼籲市民多講一聲早晨,從而打開話題,慢慢建立鄰里關係,守望相助。她六年前更開始擔任義工,幫助有需要的居民。
政府提早推交通津貼
該中心服務總監湛國榮表示,大部份天水圍區居民都抱有積極的人生態度,類似余太的居民義工實在是多不勝數,該中心不斷開展新計劃如「認知治療:對抗抑鬱症」及「真心英雄」等,幫助居民發揮鄰里精神,互相幫助。
出場晚宴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政府高度關注天水圍的情況,現正計劃提早推行「偏遠地區交通津貼」,從而增加居民外出就業的誘因,亦會與商界接洽,提供職位空缺在該區舉行招聘會,又考慮預留部份青年工作予天水圍居民,以及增加該區居民的培訓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