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榴槤小榴槤 - 鄧達智

大榴槤小榴槤 - 鄧達智

十一月,是新加坡榴槤大造的季節。
不要誤會香港市場上一年到晚都在發售的榴槤便是榴槤,那些只是未熟之前提早摘下來的泰國一般品種。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同一血統的榴槤都是樹上熟透了自動掉下來,不得過夜當天吃完;世上最完美食物其中一項異品。
新加坡仍有榴槤?我也曾經問過同一問題。世上高度完美發展都會新加坡跟香港一樣,都被世人認為全皆摩天大廈,誰知香港保留綠化郊野公園超過土地百分之七十,而新加坡綠化更不在話下,猶如南洋最綠的明珠。她的綠不單在野外,在公園,在通坦大道,也在街頭巷尾,在每一位國民的身邊與心間;榴槤園當然沒有五十年前多,但一些優質品種仍然捨不得扔棄,保留下來。
十多年前,當泰國榴槤仍未積極出口,仍未成港人歡喜熱愛口惠之前,吃上好榴槤須親身飛到新加坡開懷大吃;「坡友」知我嗜好,老早訂好在下最愛的灰肉甘苦品種,也備用紅肉及白肉,總之坐在露台或大廳地板上一口灰肉一口紅肉一口白肉又24K又1A又X6……不同品種相互比較。最厲害的一次,到牛車水,從街頭一檔一檔吃到街尾,馬拉榴槤雖然皮薄型細但肉滿肥美內容也很不簡單,吃了十二粒(即是我們說的個),陪伴出吃的朋友也嚇得說不出話來,簡直便是淫食!
歲月流轉,新加坡愈來愈摩登,幸運,在下至愛的小印度,阿拉伯街(ArabStreet)一帶的南亞風情仍然存在而不阻名聞世界的會議文化中心,大家愛稱「大榴槤」的Ultra-Modern及同類建築物發展開來,那是一起標誌新加坡進入二十一世紀新世代的標籤,卻同時保留民間風味;硬件大榴槤與心一般軟的小榴槤同時生存,那也是一個活在當下高度文明城市至基本的條件,承先啓後不忘本土特色,這方面新加坡做得比亞太區幾乎所有都會都做得全面,深入,好!
十一月,飛到新加坡享受本地榴槤的甘香苦甜。不論一年中那一個月到新加坡享受各式悠閒享受與一流文化藝術演出;多元文化,新舊並蓄正是自強不息島國最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