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大股東中國海運集團計劃明年注入碼頭業務消息刺激,中海集運(2866)昨逆市急升,收8.16元,升9.24%。董事總經理黃小文在上海出席中海集運成立10周年記者會時表示,公司將爭取於2010年,實現由貨櫃船公司到大型綜合物流企業的轉變,雖然近年國際及內地巨型企業相互兼併的潮流興盛,惟中海集運在這方面未有對象。
黃小文指出,在未來幾年,中海集運將有8艘1.33萬標準箱的超大型貨櫃船投入營運,至2011年,貨櫃船隊將逾180艘,總運載力逾63萬標準箱,涉及資本開支149億元人民幣。目前其船隊逾150艘,運載能力45萬標準箱。
他又說,雖然上半年公司在內貿航運市佔率已逾40%,收入增96%,箱量增55%,但只佔公司總收入兩成,故未來將提高內貿航線運力投入,並會積極發展貨櫃運輸相關產業如碼頭及物流業務,如海鐵聯運這種深度內運業務。
提高內貿航線投資
中海集運董事長李紹德表示,該公司已與中鐵集團開始海鐵聯運網絡建設,過往由連雲港到莫斯科的貨櫃運輸,往返需時55天,上月9日起兩公司合作後,已縮短至15至16日,相信這方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同樣成立了10年的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昨透露,目前國際上仍未有貨櫃運價指數的期貨合約產品,但中國航運業界已就此課題展開討論,並認為有對冲需要。
有見及此,張頁稱,該交易所已研究將其每周五發佈的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作為交易指標,推出相關期貨合約,目前技術障礙已解決,惟16家報送運費資料船公司的法律和信息障礙尚待釐清,暫時未向監管機構提出申辦此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