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電影來香港取景,不同界別人士有不同說法,總括大致歡迎但又希望盡量減低擾民,盡量把維港拍得美輪美奐但又希望盡量減低耗電環保至上,又想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天下間那有這麼便宜的事?
作為香港電影工作者,舉腳贊成外國電影在港取景,同期其實不止《蝙蝠俠》攝製大隊在香港,還有另一齣法國片也在香港拍攝進行中,在內地還有《盜墓迷城3》正在趕工,全靠這幾齣國際級大製作,香港的一群電影工作者才有工可開,這一陣子,美術、服裝、攝影、燈光、武師、運輸,大部份忙得不可開交,大製作資金充裕,最重要的是一切如期進行,達到效果,不介意多請點人,付較高工資,最緊要是應承了的要做得到。試問香港近期有幾齣本土製作正在拍攝,相信五根手指頭數得完,以前曾有人問我香港電影是否還有得搞?當日的答案是肯定有得搞,但到了今天,答案有商榷的餘地,電影的確肯定還有得搞,觀眾還是需要娛樂,看好看的電影,但至於香港電影是否還有得搞?這實在難說,隨着香港有超過一間主要製片廠的話事人轉成了內地人,以後開戲的基本要求一定有變,香港製片家聽港產片故事當然較易聽得入耳,但內地製片家則肯定較看重內地或亞洲、歐美市場,港產片題材相信不會易被接納。政府為了確保本地文化有出路,有嚴格條例管制電視台持牌人的成份,但香港電影是香港文化中重要的一項元素,如今正慢慢融入中國的大江大河中,可預見不消多久便會整個雪人不見了。香港電影曾經燦爛地輝煌過,但何必偏偏選中在我們這一代中慢慢湮沒,擔當不起亦不勝欷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