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坑的火車頭吃越南粉,等位時望着櫥窗流口水,櫥窗內放着的不是生熟牛肉河,而是金庸先生親筆題的幾行字,多麼渴望能見金庸先生一面,求幾行字,於願足矣。
遵從倪匡叔的提供,從《射鵰英雄傳》開始重新讀修訂版,像老友重逢,依稀記得的畫面中添了新的描寫,原來許多場面中老早就暗藏了好些鏡頭,如今把這些畫面重新剪接入正片中,讀起來更能明白了多些。二十多年前,忘記了為何會在家中的書堆中找到《射鵰英雄傳》的一、二冊,打開一看,密麻麻的文字,嚇得立即放手,夜深睡不着,想起這兩本書,開始細讀,從此,便沒有停止過反覆讀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一套讀完讀另一套,待全部讀完又重新由《射鵰英雄傳》再讀過,其中讀《神鵰俠侶》最多遍,其次是《笑傲江湖》及《鹿鼎記》。
許多想投身做編劇的年青人問我讀甚麼書有助寫作,答案一定是讀金庸全集吧,天下間的人物性格設計、愛恨情仇、倫理關係、陰謀詭計、故事推進、起承轉合盡在金庸全集中,當要描寫人物時,可想想究竟如郭靖般完美,還是像楊過般狂傲?像東邪西毒般有氣派,還是像裘千丈般膿包?像何足道般瀟灑,還是像莫大先生般浪漫?寫愛情時,究竟如美刀王死守陳圓圓,公孫綠萼苦戀楊過,還是像張無忌抱着一個偷望另一個般優柔寡斷?
金庸先生提供了讀者豐富廣闊的幻想空間,也提示了甚麼是正,甚麼是邪,甚麼是俠之大者,甚麼是有所不為,有所必為,金庸先生是國家級的學者及創作人,其著作就如聖經、貝多芬、莫札特、披頭四、愛因斯坦、霍金,將永永遠遠流傳下去,香港勝在有金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