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 觀 - 陶傑

圍 觀 - 陶傑

荷里活君臨香港,在鬧市拍《蝠蝙俠》,華文傳媒頭版報道,號稱「蝙蝠俠癱瘓中環」。
蝙蝠俠有什麼能耐,怎樣「癱瘓中環」?不過是兩個演員,在行人天橋上對話,另加一兩架直升飛機,海港低飛,人力物力都很有限,「癱瘓中環」的,不是蝙蝠俠及其攝影隊,而是人山人海圍觀的市民。
不人人聚攏着,張大嘴巴,仰首圍觀,別理他,中環就不會癱瘓的。拍戲就拍戲,有什麼好看?荷里活在紐約的曼哈頓、倫敦的泰晤士河、威尼斯的水鄉,幾乎天天都在拍戲。據說歐美的人都很空閒,香港人生活緊張,但人家在外國拍戲,沒有成千上萬的這般圍觀,在「搵食繁忙」的香港,圍觀卻成千上萬,在社會學上,真是一個謎。
香港人都講「着數」的,看拍戲,有什麼「着數」?蝙蝠俠的男主角,又沒有隨身攜帶一大袋十元硬幣,為感激坊眾由早晨站到黑夜,圍觀捧場,收工的時候,把一大袋硬幣在天橋上一把撒灑下去,讓人人喧譁踐踏哄搶,站在前面的,執多幾個──如果有這樣的節目奉送,你和我都會加入圍觀的是不是?執輸行頭,慘過契弟嘛。
沒有。既然沒有錢派,也沒有白米攤分,也沒有蝙蝠俠膠貼或公仔贈送,那麼亁站一天,所「着數」的,就是可以「睇明星」了。
但是,讓你看到真的明星,你看他,他眼角也不瞧你,身上也沒多長出一塊肉嘛。
人群在「圍觀」的時候,最展示出所謂「老百姓」的面貌。老百姓,合該是這樣子的,成千上萬,聚攏圍觀,不論是菜市口看六君子殺頭,還是東四牌樓看表袁崇煥大將軍零刀碎剮,免費有得看,一定拖小帶老的擠擁過來。臉上沒有表情,也沒有什麼複雜的動機,人家看,我也看,忽然間刀光掠過,一陣喧囂爭着把手上的饅頭,往血泊裏沾蘸──在香港,經歷一百五十年殖民地洗禮,這樣的歷史,是暫時過去了,但人群一旦圍觀起來,那一副千面如一的「老百姓」的五官,還是十分的古典,在他們的臉孔上,三百年前北京城夾道看囚車的,就是這樣一種空白的表情,令人很懷舊。
不同之處,是在場維持秩序的警察叔叔、工作人員,都知道在為美國這個超級強國服務,個個昂首挺胸,在街上拉封鎖線,姿態自信而權威,比起《色,戒》裏的最後行刺事敗,淪陷區的王佳芝,坐三輪車折回家,馬路封鎖時,街道組長的一陣叫喊:這裏不准通過,人往那邊繞道走,多了幾分專業,真有點回復到「肥彭回來了」的那種氣勢,畢竟是國際城市嘛,你說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