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如此這般心眼

客座隨筆:如此這般心眼

那本寫羅德丞政海浮沉的書,在城中熱賣了好幾版,不少專欄大力推介。看過後,只覺得是打工仔的好教材,作者高繼標之所以自言「困乏」至今,實在是不明白打工仔的底線,甚至連起碼規矩的也不懂,雖有學長香帥對此書評價甚高;還期望他繼續爆料,照我看,無以為繼,也無料到也。
城中年輕人,最好的出路大概是打政府工,鐵飯碗至退休。即使出了差錯也還能全身而退。退休金、大半薪照領可也。此外,只有兩個出路:一是跟對一個老闆;一是自己創業做老闆,博一鋪,成敗無怨無悔,或者還能打出一個局面來。而這個高君經人介紹去打工,一打八年。自然有其可留戀之處,卻一方面又抱怨自己待遇不夠好;老闆對其他人出手闊綽,自然有一定的淵源用心,他卻對此有種懷才不遇的酸腐味,他倒也坦白,老闆隔岸炒股炒金,每有斬獲總有現金支票餽贈,其實不能算是苛待他,只是一心為稻粱謀的讀書人要換樓缺首期,竟向老闆娘調頭寸,而調的方式也太草率竟是在電話中,接電話的老闆娘正在牌桌上,唯唯諾諾一番。他竟當真,以為人家已應允了他。這些情節,由他自己寫出來,更見真實。一個再富有的老闆也不可能有求必應;一個再重要的夥計也不能太高估自己的重要性。讀書人不能也不應該開這樣的口。一個懂規矩的打工仔又那能這樣去挑戰老闆的容忍度?老實說,他的老闆還算寬厚,更沒打算教精他;一個人要量力而行,資金不夠換什麼樓?
書中人影綽綽,大部份人我都認識,其中有一對夫婦一度還與我比鄰而居,樓下人來人往隱約都見過,我這人是頗有自知之明的;生平慣得無拘檢,相識滿天下,一個也不敢主動向前相認,更絕不串門子,省卻不少是非口舌。
替人打工的那些年,兢兢業業,一如小兵過河,一步不蝕,自己做老闆時,大手大腳,率性而行,倒也痛快,更無野心去埋什麼人的堆。如是者香江四十年矣。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有誰肯教現代年輕人書本以外的基本功;了解自己身處的地位;了解人的限度,尤其是一個有型有格的讀書人,保持適當的距離,保持自身的清爽,有所不為多麼重要。
一本書與其說是暴露了回歸前後某些人的春秋大夢,倒不如說是暴露了作者對人情世故的淺薄無知,從這樣的心眼出發,怎能透視什麼內幕,又怎能看出什麼事物人物的真相。

蔣芸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