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內人隨筆:不看好手機電視 - 尹思哲

案內人隨筆:不看好手機電視 - 尹思哲

3G網絡商近期齊齊發力,推手機電視服務,但思哲還是不看好。
首要原因,是除S記以外,其餘的兩家公司,依然採用時收費制。即付錢之後,並非任睇,若然超時,還得每分鐘計錢,我的天!如果只剩60分鐘,碰上兩小時長劇大結局,看還是不看?
3G電視的廣告,有用遙控功能作賣點,有的賣高清畫質,一句到尾,賣點全以「彷電視機」為主。坦白說,如果「彷電視機」裝置真有市場,早年為何又不見analog電視卡、小型電視機大行其道?
以手機播放電視的技術,也許十年前就有,若要普及,根本毋須等到3G時代。在別的地方例如日韓,一部普通的GSM手機,也只需加上獨立的流動電視晶片,已能睇電視。所以說,本地至今沒有普及手機電視,並非技術問題,而是習慣和內容問題。

癥結:千篇一律

舉例日本,除了街道上,許多公眾地方基本上不許通電話,例如地鐵或火車車廂、餐廳甚或某些商場。況且,日韓搭客的旅途相對較長,因此也較易形成手機睇電視的習慣。相對而言,本地搭客的旅途較短,由新界出港島,用不了兩小時,其中轉車幾次,打幾個電話,剩下來可以安靜看電視的時間不多。
不過,即使不能直接抄襲人家的模式,也不代表沒有市場,但如果網絡商一味以「彷電視機」為賣點,到頭來,只怕又一次徒勞無功。
傳統電視節目,因為無法得知觀眾口味的先天缺憾,才集結成為一條頻道。流動資訊渠道,雙向互動,手機又能跟身,何苦要扮電視,售賣千篇一律的頻道?
經營手機電視,第一要突破的,就是「不同人睇相同節目」的框框。換言之,手機電視產品的最基本目標,是每名手機用戶,登入服務後「第一眼」看見的東西,是完完全全地因人而異,各有不同。
案內人隨筆網: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