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每年約有3,000宗甲狀腺切除手術,以女性佔多的病人頸項往往在手術後留下一條7厘米長的傷口,東方人因皮膚性質較敏感,傷口皮膚組織容易出現增生,形成「蜈蚣」狀的疤痕,極影響外觀,有本港外科醫生數年前開始以微創進行甲狀腺切除手術,將傷痕位置移至鎖骨下,愛美病人穿V領衣服亦無損外觀。 記者:梁瑞琼
甲狀腺位於頸部甲狀軟骨下面,在氣管前方,分為左右兩邊,負責分泌甲狀腺素,以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甲狀腺會出現功能性及結構性的問題,前者可以是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或過少,後者主要是甲狀腺出現腫瘤。
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約為5%,患者的發病年齡介乎25至50歲,主要是女性,大部份病人都可接受甲狀腺切除手術根治,但手術後會在頸上留下一條長近7厘米的疤痕,影響外觀。陳東飛解釋,由於東方人的皮膚較敏感,傷口的組織會出現增生,形成一條「蜈蚣」狀疤痕。
現時日本已利用微創方法切除甲狀腺,方法其實相若,但病人同時可選擇傷口的位置,例如在頸、乳暈及腋下,本港病人多數選擇在鎖骨下方、衣服可以遮蔽的位置,傷痕只有3至4厘米長。
陳東飛解釋,由於甲狀腺被很多血管及神經線包圍着,加上頸部空間不足,醫生需以牽引器將病人頸部的皮膚及肌肉分離,再從傷口例如鎖?下或腋下伸入儀器將有問題的甲狀腺組織切除。
患惡性瘤病人不適用
不過,患有惡性腫瘤的病人並不適合以微創切除甲狀腺,陳東飛解釋,由於傷口與甲狀腺的距離較傳統手術遠,為免癌細胞在切除過程中擴散至其他組織,故現時只有良性腫瘤的病人可以選擇此新方法,他說,病人會先進行超聲波、甲狀腺素測試及微針細胞活檢,以確定甲狀腺問題,約75%病人屬良性腫瘤。
30多歲的張小姐今年7月確診甲狀腺長有濾泡性腺瘤,並於8月進行微創切除右邊的甲狀腺。屬「貪靚」一族的張小姐身邊有朋友在手術後留下疤痕,她得知患病後,便訪尋微創方法,比較過微創及傳統手術的風險後,她決定一試。手術後她的傷口只有3.5厘米長,在右鎖骨下方,「着V領一定冇問題,大圓領就會睇到(疤痕),可能唔喺條頸度,心理上會覺得好啲。」
傳統外科及微創甲狀腺切除手術比較
《傷痕位置》
傳統外科手術:頸
微創手術:鎖骨下
《傷痕長度》
傳統外科手術:6-7厘米
微創手術:3-4厘米
《手術時間》
傳統外科手術:1-2小時
微創手術:1.5-3小時
《手術後住院日》
傳統外科手術:2-3日
微創手術:2-3日
《適合切除類型》
傳統外科手術:任何
微創手術:良性腫瘤
《可能後遺症》
傳統外科手術:聲沙
微創手術:聲沙
費用:微創手術較傳統治療高約30%
資料來源:外科醫生陳東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