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切忌胡思亂想,總得扣緊主旨,依題發揮,按規定字數完篇。這是命題作文的規矩,尤其是考試作文,有老師按照成規評分,錙銖必較的。但是,有些學生偏偏不按成規思考,偏偏有些按捺不住的天才念頭,要破繭而出,迎風飛翔,你能怎麼辦呢?根據內地傳媒報道,今年高考作文就湧現了不少和尚打傘式的「類天才」,在試卷上做起蝴蝶春夢,自在逍遙。閱卷老師怎麼辦呢?好辦,給零分,讓你隨風飄蕩去。
廣東省的試題《傳遞》,就有學生如此開篇:「傳遞?很抽象的一個東西,我是個天才,就用傳統的說文結(解)字來論證他。傳,從人從專,偶的神啊,這不是獨裁者嗎?一個人專──我沒有藐視高考的意思!遞(簡體字作『囗』),從走從弟,這個意思──逃跑了的小弟弟,那不是太監嗎?再次聲明,我沒有諷刺。高考是太監哦,從前有個人……(下面沒有了)──現在有很多我們,除了拼搏高考,就什麼都不做了……瞧我的烏鴉嘴。」
四川試題《一步與一生》,有學生引經據典,胡言亂語起來:「杜甫說過:十步殺一人,千里不流行;事了拂衣去,不留聲與名。這個就證明10步=一人,代表我們的一生。杜甫的這個理論,是從唯物的角度出發,闡述了人生和步伐的關係。當時他的規定太死板了。為什麼十步才能夠殺人?而不是九步呢?我們再來計算下,1千里=50000000米,我們要走多少步呢?所以在杜甫這首詩歌蘊涵了人生與步伐是很漫長的關係。我們從易經裏可以看出,降龍八卦,抗(亢)龍有悔,從五行八卦而言,一而二、二而三,三生萬物,所以在這個關係上,一步與一生不能夠形成對等的關係,不知道那個出提(題)的傢伙是怎麼想的,居然搞這個題目。看我辯穿腸,老師一見就斷腸。」
引的詩句是李白的「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與杜甫無關,當然也就沒有什麼杜甫的理論。看來這個學生也沒正經地讀過杜甫,倒是讀過金庸的「俠客行」,張冠李戴(天才學生大概會說,「李冠杜戴」)了。不過,倒讓人知道「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胡說八道都不忘引述李白杜甫。說這學生讀金庸,絕對不寃枉他,因為下文接着就胡說《易經》裏有「降龍八卦」,想的根本不是《易經》,而是金庸的「降龍十八掌」。說《易經》裏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不對,因為是《老子》的話語。但是,同學能信口說出一大套傳統文化知識,恐怕得歸功金庸的小說。難怪中學課本修訂,要撤掉魯迅,而代之以金庸。
閱卷老師也夠狠,這些自詡才高八斗的「類天才」,胡思亂想的結果,居然是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