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安全,這裏有很多商機。」過去兩年到中國的伊拉克人增長了50%,目前總數約3,000人,其中三分一人選擇到有「世界超市」之稱的浙江義烏居住。有伊拉克商人表示,因為國內政局不穩,而到中國易獲商業簽證,因此許多伊拉克人喜歡到義烏從事貿易生意。不少人在當地淘金後,將全家都移居當地,並將義烏視為第二故鄉。伊拉克人在義烏(二之一) 中國專題組
在義烏街頭,隨時會遇見前來淘金的伊拉克商人。義烏現時有過百家伊拉克貿易公司,伊拉克商人蘇海伊布(SuhaebAljarah),是一間名為勞爾貿易公司的老闆。「每個月平均出口8至10個貨櫃,鞋子、衣服,以及各種生活用品都有,在這裏的生意很好,盈利也在增長。」
開貿易公司 生活用品運回國
蘇海伊布表示,早在1999年已到義烏採購貨品,兩年前在義烏成立自己的貿易公司,現時在伊拉克還開了五間門市,除了批發兼做零售。他表示,中國生產各種生活用品,以及精品、飾物等,賣到伊拉克都很受歡迎。
在中國生意上了軌道,一年前他將妻子和兩名兒子、兩名女兒都接到中國。他們租住的樊村,是伊拉克商人聚居地之一,現時公司和家人生活費等每月的支出約30,000人民幣。他表示,全家人現時在義烏的生活很習慣。有空時,一家人喜到杭州旅遊,義烏到杭州的高速公路,全程只約一個多小時。
蘇海伊布19歲兒子亦在義烏成立了貿易公司,在跟父親做生意之餘,他最掛念的則是仍留在伊拉克巴格達的未婚妻。「開槍、爆炸我都親眼看到!」他表示,以前在巴格達街頭親眼目睹當地混亂情景,所以到中國後,不時擔心仍在當地的未婚妻處境,經常靠打電話問候。不過,這種兩地相思之苦很快就結束,因為他本月就回伊拉克與未婚妻結婚,然後會帶同妻子到義烏團聚。
月內娶媳婦 弟弟一家也移居
蘇海伊布不但在月內娶媳婦,他的15歲女兒也將在本月,在義烏與21歲堂兄結婚。蘇海伊布表示,將來等伊拉克政局穩定了,或中國生意做不下去時,才會考慮回去伊拉克。
此外,蘇海伊布的弟弟哈里德一家七口,亦在今年初移居義烏,加上其他表親,令他們成為在義烏的伊拉克人的大家族。不過,據當地繙譯稱,蘇海伊布兄弟家族在義烏的生意規模,只屬中小型,「在義烏,還有伊拉克商人的生意比他們更大」。
他們說
雞毛換糖變世界超市
要講義烏,必須要談義烏傳奇──「雞毛換糖」,話說清朝亁隆年間,義烏農民利用冬閒季節,拿着糖塊逐家逐戶換取雞毛,再製成雞毛掃出售,這種以物易物的小商品交易的模式,後來在1982年衍生出「馬路市場」(在街上擺攤賣貨品)。
營業執照當嫁妝
經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天的義烏,已變成「世界超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甚至有商家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的。」全市有40多萬種商品,近6萬個商品攤位。平均每日有20多萬名外商在市內尋找合適貨品銷往全球。義烏更有不少人以攤位的營業執照作為女兒出嫁的嫁妝。
前年9月,國家商務部長薄熙來到義烏巡視,提出設立「義烏小商品指數」的構思,翌年指數正式發佈,自此商家都盯着指數來定價,指數打個噴嚏,採購商就可能坐立不安了。
「我手上這個賣1元的手機繩,到了巴基斯坦,可以賣最少2元。」在當地規模最大的批發市場「國際商貿城」採購的巴基斯坦買家M.Aschar說,一年總要來這裏四、五次,每月採購過百萬元產品。有銷售擺設蠟燭的租戶說,旺季時一個月有20多萬元生意,而伊拉克買家最愛買平貨。
商貿城生意好,攤位租售價格亦水漲船高,攤位租戶周小姐埋怨說,90多平方呎的地方,一年租金要30多萬元。據悉,一個攤位要賣200至300萬元,令業主大賺之餘,亦引發炒賣之風。
義烏外商逾萬人
義烏現時常駐的外商逾萬人,分別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令當地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村」。其中來自中東的商人佔約一半,約5,000人,當中伊拉克人約1,000人,在中東商人中佔最大比例。當地政府在2004年興建的義烏清真寺,每逢周五,這裏恍如小中東,因為幾乎所有義烏的中東男子,都會前往做禮拜,壯觀場面成為義烏一景,甚至吸引遊客前往拍照。
義烏小資料
‧義烏:浙江省中部;全年平均氣溫17℃
‧人口:本籍人口68萬,外來務工經商人口73.5萬
‧面積:1,103平方公里
‧交通:市內建有義烏機場,香港、深圳、廣州等地有定期航班往來義烏;在杭州南面
‧收入:去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6元
‧外貿:去年來義烏的外商達26萬人次;有100多個國家及地區一萬多名外商長駐義烏採購;義烏商品出口至全球215個國家及地區,去年出口額13.4億美元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