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中國,甚麼都漂亮!」記者問7歲伊拉克小妹妹阿依莎,是否習慣在中國生活時,誰知她竟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回答記者,還親手寫下自己的中文名字,嚇了記者一大跳。
阿依莎一年前來到義烏與家人團聚,開始學習普通話,學得出奇的好,全家就只她一個懂,「老師都說我說得好!」最好的朋友也是中國人。她媽媽說,「她現在是害羞,平日說得還流利呢!」
想回伊拉克:我的家鄉
從江濱西路的清真寺後門上到二樓,是「穆斯林兒童樂園」,幾間課室擠了來自伊拉克、伊朗等10多個國家30多名小朋友。園長閆涵說,這裏是清真寺出資開辦的,讓初來義烏的小朋友有個學習地方。
記者趁小息時間與13歲的撒哈拉聊天,(覺得義烏怎樣?)來了8個月的她天真地說:「很好玩!」(怎樣好玩呀?)「喜歡中國語言,中國很漂亮!」(在伊拉克的時候看過打仗嗎?)「看到爆炸,在家裏看到的,很害怕!」但問她想不想回去,她就說「想,因為那裏是我的家鄉!」她也常常打電話給在伊拉克的朋友仔。
愛笑的撒哈拉,拍照時與11歲及7歲妹妹常笑作一團。記者問她拿家裏的電話,她二話不說便寫下來,又開心地拿起自己的英文習作簿跟妹妹給記者拍照。三姐妹平日早上8時半坐校車來上課,下午4時放學,學習漢語、阿拉伯語、英語等。
那一邊廂的閆涵,在園內的遊戲室忙得團團轉,剛叫停了一名喧嘩的小朋友,旁邊幾個小朋友又在起哄。「他們(伊拉克小朋友)從來不知道怕老師,上課時會隨意離開座位去洗手間或者喝水。不夠中國小孩子守規矩。」可能身在異地,伊拉克小朋友比中國孩子更愛國,很關心伊拉克的事情,對中國的話題反而不太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