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 吠 - 邁克

狗 吠 - 邁克

鑑於昂貴的售價,《名利場》我不是期期買──雖然老老實實,今時今日八個零歐元在巴黎連一餐晏仔也未必食得到,光顧麥記的地膽版快餐店Quick,不包括甜品的非加大套餐也要超過六元才有交易。因環保之名,封面人物不吸引,或者主打文章沒有一篇特別想看,那個月就不買了。唯一心思思的是DominickDunne的法庭日記,這個專欄可讀性之高無可置疑,行文既八卦又刻薄,就算有時作者普施甘露式的「掉名字」太有往自己臉上貼金之嫌,念在他老人家幾十歲份上,還是不便計較。都那頭近了,人一世物一世,還有多少日子可以出鋒頭呢,趁有風就駛盡𢃇吧。
鄧納筆下的名人官司迂迴曲折,荒謬起來超越荷里活鬧劇,司法制度的漏洞和人心的奸猾爭相現形,因為真人真事亦步亦趨,而且尚在進行之中,未到最後一分鐘不知道結局,教人讀得非常肉緊。將現實當小說處理的手法,作俑者當然是杜魯門卡波堤,除了《冷血》這匹改變報道文學生態的超班黑馬,他還寫過數不清的小品,文字精美風格獨特,影響力無遠弗屆。最近紐約RandomHouse出版他一本散雜文結集《肖像與觀察》,雖然裏面的文章以前全部都看過,還是捨不得不買。翻開來難免感慨:不但人去茶涼,書名的顏色也失去了嫵媚,他在世時自題的散文集叫《地方色彩》叫《狗吠:公眾人物和私家地帶》,俏麗活潑多了。
別誤會,鄧納當然沒有卡波堤的啓發性,你讀了他義憤填膺的日誌,不會覺得眼前霍然矗立一座里程碑。卡先生一心一意要當翻生普魯斯特,鄧先生只想為多年前枉死的女兒討公道,層次太過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