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聖經 - 林夕

中國的聖經 - 林夕

新儒學大師錢穆在一次演講中道:「一個民族實在該有一本兩本人人共同必讀的書。」
錢穆的意思是沒有必讀,對國家民族會有影響。
西方有聖經,中東有可蘭經的話,中土又有甚麼必讀品以凝聚國民的精神世界?如果往歷史的年輪推上去,誰說沒有民族推介必讀品?遠至漢朝便以論語為尊,小學時即人手一本,孔家店就是中國文化的路易維頓,以至有中國的孔子即西方的耶穌之說。難怪老毛看不過眼,要打倒孔家店。其實中國向來不乏權威讀物,只是沒有唯我獨尊的一部中國聖經,而是隨統治者的專政需要而變動不居,精神讀品,變成統治人心的工具。打倒了孔家店,那時的中國何嘗不是人手一本毛語錄,這到底是凝聚了民族精神,還是製造愚民方便統治?我們何須要一本中方聖經?說文革後國人精神世界陷於無政府狀態,由政治化到變成經濟動物,只知炒股掙錢,好像是實情,但你看專講中國歷史哲學的于丹與易中天,卻剛在中國作家收入榜上分別排名亞季軍,市場力量顯示內地人對思想的追求並非真空,又也許是真空後的強力反彈。
于丹既談論語,也講莊子,這是好事,我們很難得才從一言堂的陰影走出來,百花齊放如果不是一場老毛式用來收集反動資料的陽謀,百貨中百客,不同人格自由選擇信仰的人民有福了。中國人沒有聖經,就有唯我獨尊的思想遺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