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長捐助舉辦活動 協助鄰里聯繫感情<br>童夢成真:天水圍家庭創出新天地

善長捐助舉辦活動 協助鄰里聯繫感情
童夢成真:天水圍家庭創出新天地

天水圍被標籤為悲情城巿,活在圍城內的家庭卻有另一番體會。天水圍有山有水有新鮮空氣,只要注入鄰舍支援的營養液,一點也不悲情。日前一群天水圍街坊,在本報讀者捐款支持下,一起初嘗騎馬樂,在藍天白雲下聯繫鄰里感情。

從未近距離接觸馬匹的54名天水圍街坊、十多個低收入家庭,同到屯門公眾騎術學校參觀,小朋友們更初嘗騎馬樂。這群孩童能與父母一起衝出天水圍,跨區到外界見識,全賴善長鍾先生捐款到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轄下童夢成真專戶,支持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天恆社區網絡計劃,為天水圍孩子舉辦一連串有益身心活動。

交通費貴 常留在家

同行的李太、金姨和冼太不諱言,以他們的家境根本無法應付是次活動。「一家人出去一日嘅使費連搭車錢,冇兩、三百蚊肯定唔得,加上我哋冇途徑、又唔識嚟,都唔會自己嚟呢度玩,平日啲細路最多都係落公園玩吓,好少去咁遠嘅地方。」
居住天水圍4年的冼太曾覺得天水圍「沒有出路」,「交通費太貴,所以成日困喺屋企,接觸唔到外面嘅世界。」望着沙地上的馬兒,冼太坦言今次與丈夫及一對10歲的龍鳳胎子女首次接觸馬匹,感到很雀躍。
李太曾因管教子女及與丈夫相處出現問題,一度情緒低落。自參與天恆社區網絡計劃的「互助學堂」小組後,她學會打開心窗,吐苦水後換來街坊一句親切關懷,情緒得到支援。「悲唔悲,睇吓你點睇!唔應該收埋自己,多啲參與社區,識多啲朋友,遇到唔開心嘅事都有人分享,甚至一齊喊一場都可以得到紓緩。」今次參觀騎術學校,李太覺得可拉近母子之間的距離。其7歲長子國俊表示,親身體驗騎馬及餵馬,可訓練膽量。
金姨認為外界不應將天水圍標籤,「其實度度地方都試過發生慘劇,呢區多新移民係事實,佢哋唔知點求助。只要搵到知己傾心事,好多慘劇都可以避免。」金姨的兒子財傑和財濤,此行學會課堂以外的知識,哥哥財傑笑說:「學識點樣裝馬鞍,仲同馬做朋友㖭!」

活動多多 拓闊眼界

這項由善長贊助的天水圍童夢成真系列,活動由今年7月至明年1月推行,除了參觀騎術學校外,還有參觀山頂蠟像館、中環交易廣場、香港郵政總局、東坪洲等十多項活動,獲撥款4萬餘元,估計有467人次受惠,期望讓天水圍的低收入家庭兒童拓闊眼界,不因貧窮而桎梏視野。
「童夢成真」專戶編號:C0121

社工的話:互相支援預防家暴

推行天水圍童夢成真系列的社工彭雅珠表示,騎馬活動注入了互相認識和建立互助網絡的元素,「天水圍嘅地理環境唔可以一時一刻去改變,不過區內嘅街坊可以互相支援,及早識別家庭問題,減低暴力事件發生嘅機率。」
她舉例說,早前曾有一名患有抑鬱症的女參加者有自殺傾向,幸有會員及時發現,個案已交由社工跟進。她希望連串活動讓天水圍的低收入家庭拓闊視野,加強鄰舍互助。

與一對兒子在馬前留影的金姨,盼望外界不應將天水圍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