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按問題繼續拖累美股,港股昨亦難於倖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在立法會會議上指出,雖然本港金融體系保持穩健,未被次按問題威脅,僅受市場波動影響,而自爆發沙士以來,過去4年香港經濟一直向好,但他提醒金融市場及銀行界,不排除在良性環境下,可能「無聲無息地孕育了一些潛在風險元素」;因此該局計劃,稍後為本港銀行業進行「體檢」,並前瞻銀行業未來10年發展路向。
約10年前,金管局委任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為研究顧問,向銀行界展開未來5年業務策略性評估,並於98年底公佈研究報告,啓動了本地銀行業一系列突破性策略,包括全面撤銷利率協議、設立存款保障制,以及修改本地銀行業市場准入規則。
美次按危機未威脅港
在金融市場全球化的影響下,加上次按產品「拆骨」重新包裝,任志剛昨日指出,部份次按已從美國出口至世界各地,次按危機進一步變好或變壞,仍有待觀察。
至於對本港金融體系,他說並無因此引發系統性問題,次按只佔本地銀行總資產不足1%的低水平,影響微不足道。
不過他認為,次按問題對美國經濟影響程度有多大,仍須關注,聯儲局經過兩次減息,仍持續在貨幣市場注入流動資金,紓緩流動資金緊張情況,已顯示因次按而產生的各種金融問題,依然困擾着當地銀行體系,多家美資行最近公佈的業績亦反映一斑。
注視銀行有效風險管理
假若美國經濟出現衰退,將對銀行資產質素構成負面影響,他表示,當前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個別銀行對資本市場波動的有效風險管理,特別是股市交投暢旺下,各金融機構是否具備適當措施,應付市場波動風險及日常交易量的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