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立會補選論壇的三個訊息 - 李怡

蘋論:立會補選論壇的三個訊息 - 李怡

前天在香港大學舉行的立法會補選論壇,儘管過程比不上曾、梁的特首選舉辯論精采,但意義卻較特首辯論更重要。它帶出了幾個重要訊息:一、雙普選是當前市民最關注的議題;二、八名候選人都一致支持2012年雙普選;三、在辯論過程中,也清楚看到各候選人對於奉獻市民尤其是獻身民主的真誠程度。
先談第一個訊息。對廣大市民來說,雙普選未必是他們生活中最值得關注的事項,他們關心自己的職業、家庭等等自然較雙普選為多,甚至對股市升跌也較雙普選更感切身。但是,上述事項並沒有凝聚成市民的共同關切,也不是政治上的難題。從補選論壇中各候選人的發言來看,雙普選雖不是唯一議題,卻是主要議題。說明雙普選已凝聚成相當大部份市民的共同訴求。原因有二,一是政制綠皮書諮詢期剛過,政府正在整理及分析民意,準備提出政改方案;二是陳方安生以前政務司司長的身份,旗幟鮮明地以推動2012年雙普選的訴求參選,使這次補選的意義不是局限在一個立法會議席的七個月任期,而是帶引市民對自己的政治權利、對政府的認受性與良好管治的關注。
第二個訊息,是在這次補選論壇中,無一例外地,八名候選人都一致支持2012年雙普選。這與其說反映八名候選人都有共同的民主信念,不如說是陳方安生參選所帶出來的「民意難違」的取向。眾所周知,自由黨和民建聯都反對2012年取消功能組別議席,民建聯更主張到2017年才開始特首普選。倘沒有陳太的參選,他們支持的葉劉淑儀,肯定不會如此鮮明地支持2012年雙普選。事實上,在陳太宣佈參選前,葉太並不支持2012年普選。如果不提2012年普選,她也可以穩定地勝出,她一定不會違背民建聯早前的宣示去提。對葉太來說,支持2012年普選,是陳太參選所迫出來的,在論壇上她說功能組別違反《基本法》(其實只是違反《基本法》所定立法會選舉的最終目標),也是被陳太迫出來的。至於其他候選人,也是在陳太雙普選的帶引下,順應民意地表示支持2012年雙普選。因此,論壇展現出:在香港最大的、有六十萬選民的港島選區,民意的主要導向是2012年雙普選。八名候選人都傾向順應這民意。當局在整理及提出政改方案時決不能不考慮這一點。
第三個訊息是,儘管八名候選人都支持2012年雙普選,但對雙普選的堅執程度並不相同。有的候選人認為若2012年是合適時間,可以推行普選,否則亦可以拖;有的認為若2012年無法推行雙普選,可以先廢除功能組別選舉。葉太雖支持2012年雙普選,但不認為動員民眾是好辦法,反而強調要與中央溝通(實際上是傾向恩賜民主)。在她向陳太提問時,也只談公共政策,而不提民主普選。在整個論壇過程中,我們看到真正對2012年雙普選態度堅定的,是陳太。她說出她參選的主要動機,就是獻身民主,推動政府的良好管治。她的言談真誠,而她的身體力行也使她的語言更令人信服:以她的年紀、家庭、生活狀況,她本來毋須如此為民主獻身,因此她的誠意更無可懷疑。
陳太說,這次選舉,「是真誠對包裝」。不可否認,在公關高手的指導下,葉太的包裝不錯。然而,在回答關於03年23條立法的問題時,她竟說五十萬市民上街並非只針對23條立法,而是有不同訴求,又說她當年不與大律師公會就23條立法溝通是因為她不是律師。她言詞閃爍,說明她仍在推卸責任,不願真正面對問題與當年的錯失,也反證她參選時的道歉非出自真誠。

人孰無過?陳太面對恤髮事件就大方多了。她說,經一事長一智,她以後會更加小心。她的真誠道歉,使人感動並願意接受。
選民要選真誠,還是要選包裝?有自主意識的人心中應有答案。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