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恩典》裏的背景,是十八世紀末,這個年代,像佳釀的年份,法國大革命爆發,震撼歐洲,一水之隔的英國,眼看着法蘭西由王國變成共和,不久之前,華盛頓又領導美國脫離英國殖民地管治而獨立,英國人覺得國際潮流大變,衝擊皇室的君主立憲制,覺得很緊張。
英國一方面派兵渡海,與荷蘭和普魯士組成盟軍,營救被囚的法國國王,但在國內,順應國際潮流的巨變,才有了像《奇異恩典》的故事──一個獨立議員,大聲疾呼:世界不一樣了,人權的平等思想,在歐洲和美洲已經抬頭了,英國如果不改革,就反動而落後了,與全世界潮流對抗,是很笨的。
率先廢除販賣黑奴,是英國人順應潮流的第一步。當初,這不是英國的國策,但民間出現了一個孤獨的戰士,他視維護黑奴的人權為終身事業,在街上印發傳單,在酒吧用歌聲宣揚他的進步思想。
英國的皇室、地主、黑奴主和貴族,對這位人權戰士都不很感冒,但他們沒有派特務把他綁架,沒有用暴力封上他的嘴巴,而是讓他在議院暢所欲言──遊戲規則是這樣的,大家都遵守──讓他提交法案,一年一年投票。最後,大家越來越覺得他說得有道理,順從了他的主張。
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的名言:文明是什麼?文明就是挑戰,以及對挑戰的回應。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對保守的英國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人權思想,也傳來等級森嚴的這個小島。有一個叫斑恩(ThomasPaire)的英國旅行家,參加了法國革命,渡海回國,訴說着歐洲大陸發生的巨變,並鼓吹英國也跟着這樣做,英國的皇室貴族,聽了心中有氣,但對於這位神經質的異見份子,還是容忍着,對於議會裏廢除黑奴的那位孤獨的議員,也容忍着。
對於異見,英語裏有一句很強的俗話,叫做Conuinceme──Couvinceme,就是「令我信服你的主張」:拿出證據來,提出清晰的邏輯,發揮你的口才,讓我服你。Convinceme,是辯論的挑戰令,我不同意你的立場,但你儘管說吧,我會靜靜聆聽,你的口才好,理據有力,我會認輸,而且口服心服。
《奇異恩典》裏的英國時代,同期的中國,正處於亁隆末年,亁隆掀起「文字獄」,把中國知識份子的嘴巴下了封條,但今天的中國人,還陶醉在他們認為的那個「亁隆盛世」,好笑吧?且強忍着笑,讓他們陶醉下去好了。
因為《奇異恩典》裏的英國,才是人類文明的盛世,在這部戲裏,沒有辮子,沒有太監,沒有「喳」的一聲怪叫,跪倒殿前的場面,不,這齣戲沒有你期待的「國民教育」,但有普世的文明教育,看了這齣戲,你會明白猩猩、奴隸和人的分別。